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章 高官皆武臣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第二位的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

这一年,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已经五岁。

柳宗元的家族曾经很辉煌。

南北朝时期,柳宗元的祖先河东柳氏家族,是我国北方一支势力很强的门阀士族,柳、薛、裴三个氏族,被并称为“河东三着姓”。

隋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士族地主,但柳宗元的家乡河东属于大贵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关陇集团”地区。李渊父子建立唐王朝以后,柳氏作为“关陇集团”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新王朝中又取得了显赫的地位。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楷的兄弟柳亨,隋末附于李密,密败归唐,累授驾部郎中,受到李渊的爱重,娶了李渊的外孙女为妻,三迁至左卫中郎将,后拜太常卿,检校歧州刺史。唐太宗李世民曾对柳亨说过“与卿旧亲,情素兼宿”,可见对其的厚待。

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奭,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

当时的柳氏一族,是与皇族有着亲密关系的权臣贵戚。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高宗一朝是封建王朝宫闱内廷纷争空前惨烈的年代。

由于高宗王皇后无子,柳奭与元老重臣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多方设法帮助王皇后巩固后位,但最终还是让武则天得宠,王皇后被废。

武则天一经立为皇后,便严厉打击政敌,柳奭与诸位元老重臣均遭贬黜。自此,柳氏一族中道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降到普通士族官僚阶层。

柳宗元的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只做过一般的县令。柳宗元的父亲柳镇,虽然是明经及第,颇有政能文才,因没有门荫特权的倚仗,只能由府县僚佐这样的低级官吏地位逐步迁升,到晚年才靠军功到长安受任正七品京衔。

爆发安史之乱时,柳镇只有十七岁,刚刚明经及第。叛军攻占长安,柳镇护送母亲带领这个大家庭从长安逃难,在兵荒马乱中长途跋涉,先到山西避难,接着又逃到安徽宣城,历尽艰辛。

安史之乱平定后,当时有许多北方人逃难到南方后定居下来了。柳镇因战乱之前就已取得功名,便很快回到长安,并向朝廷献《三老五更议》和《籍田书》,但未被重用,仅在朝廷禁卫军中安排了个左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低级官佐。

后来,柳镇把家室安顿在长安,自己长期到外地做官,大体是在幕府僚佐和县令之间盘桓。

柳宗元出世的时候,柳氏一门的境况早已是今非昔比。他家即没有卿大夫的封地那样的巨额财富,又不能凭借先人之功而循例得官。这些特权原是士族所有的,现在他家一概失去。

当然,柳家在长安西郊还有良田数顷和果树数百株,长安城里有房产两处。

生于安史之乱后的柳宗元,见到的已经是一蹶不振的唐帝国。

经过贞观之治和盛唐的繁荣之后,安史之乱给大唐帝国以重创,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除了社会经济因长年动乱已大伤元气外,中唐时期仅就直接威胁上层统治的政治问题而言,突出的就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擅权。

安史之乱本来就是由于藩镇势力过于强大而起,但平定动乱由于也是依靠其他藩镇的力量。因此,藩镇割据问题并没有随着安禄山、史思明的消亡而消亡,反而培育了一批骄悍的藩将。杜甫有诗曰:“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

唐朝本是文官体制,中央和地方官吏由文官担任,起初只是在边境上设立几个由武臣负责的节度使,担负边防任务。安史战乱把武臣推向前台,他们担任要职,出现“高官皆武臣”的局面。

朝廷为了应付打仗,又在内地普遍设立节度使,都是集中地方上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大权于一身,成为手中权力很大的藩将。其中有些藩将恃强而独霸一方,形成了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