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页

电力局的工人和武装部的军人是一丘之貉,为了防止我们这些孩子下水抓鱼,一个工人用网兜捞鱼时,另一个工人手里拿着两根电线站在水边,看到我们的手往水里伸去时,立刻将电线插进水里,让我们尝尝触电的滋味。可是电的威慑力远不如手榴弹,我们中间有几个勇敢的孩子坚定地站在水边,只要看到工人的网兜伸进池水里捞鱼,就近迅速抓起一条鱼来。

那个拿着两根电线的工人十分为难,因为他要电孩子时,也会电到他的同事。他开始用假动作迷惑孩子,当网兜伸进水里时,他假装要将电线插进水里,孩子们吓得立刻缩回伸出的手。那个用网兜捞鱼的工人哈哈笑着,也做起了假动作,网兜进水后立刻抬起,拿着电线的工人心领神会,马上将电线插进了水里,那几个勇敢的孩子被电了几次,他们触电后浑身乱抖,尖叫地跳离水边。然后,这几个孩子也学会了做假动作。三方都做假动作就乱哄哄了,几个孩子假装将手伸向水面迷惑拿着电线的工人,骗他一次次徒劳地将电线插进池水里,有一次反而让那个用网兜捞鱼的工人触电了,他被手里的竹竿弹开去,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个工人起身后对着双手拿着两根电线的工人破口大骂,拿着电线的工人抱歉地向他解释。这时候我们全体趁机跳到水边,抓起鱼就往岸上扔

塞缪尔·费舍尔哈哈大笑了,他在巴德伊舍河边的这个下午里笑得如此开心,朗朗的笑声超过了两分钟。然后他的右手伸过来说:“谢谢你的故事,这是一个愉快的下午。”

我和塞缪尔·费舍尔握手,我没有碰到他的手,可是我却觉得已经和他握手了。我说:“我也很愉快。”

我们两人同时站了起来,塞缪尔·费舍尔对我说:“余先生,你是我见过的德语说得最好的中国人。”

我对他说:“费舍尔先生,我认识不少德国汉学家,你的中文比他们说得好。”

我们挥手道别。塞缪尔·费舍尔在广阔的黑白照片里走去,我在广阔的彩色照片里走来。

注:费舍尔(s fischer)是德国最具声望的出版社之一,文中提到的易卜生、豪普特曼、托马斯·曼和卡夫卡都是其作者。fischer是渔夫的意思,出版社的标志就是一个渔夫在用力拉着渔网。此文是为庆祝费舍尔出版社成立一百二十周年而写。

一九八七年《收获》第五期

一九八七年秋天我收到第五期的《收获》,打开后看见自己的名字,还看见一些不熟悉的名字。《收获》每期都是名家聚集,这一期突然向读者展示一伙陌生的作者,他们作品的叙述风格也让读者感到陌生。

这个时节是文学杂志征订下一年度发行量的关键时刻,其他杂志都是推出名家新作来招揽发行量,《收获》却在这个节骨眼集中一伙来历不明的名字。

这一期的《收获》后来被称为先锋文学专号。其他文学杂志的编辑私底下说《收获》是在胡闹,这个胡闹的意思既指叙述形式也指政治风险。《收获》继续胡闹,一九八七年的第六期再次推出先锋文学专号,一九八八年的第五期和第六期还是先锋文学专号。马原、苏童、格非、叶兆言、孙甘露、洪峰等人的作品占据了先锋文学专号的版面,我也在其中。

当时格非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我们这些人带着手稿来到上海时,《收获》就将我们安排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招待所里,我和苏童可能是在那里住过次数最多的两个。

白天的时候,我们坐公交车去《收获》编辑部。李小林和肖元敏是女士,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她们不方便和我们混在一起,程永新还是单身汉,他带着我们吃遍《收获》编辑部附近所有的小餐馆。当时王晓明有事来《收获》,几次碰巧遇上格非、苏童和我坐在那里高谈阔论,他对别人说:这三个人整天在《收获》,好像《收获》是他们的家。

晚上的时候,程永新和我们一起返回华东师范大学的招待所,在我们的房间里彻夜长谈。深夜饥饿来袭,我们起身出去找吃的。当时华东师范大学晚上十一点就大门紧锁,我们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