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一章 走向破产

<blockquote>

我们挖一个洞,自然有人钻。

——埃里希·鲁登道夫

</blockquote>

大战的第四个冬天到了,欧洲好像是个正在消亡中的文明。俄国在大战前被称为欧洲国家中最有光明前途的国家,此时已经陷入崩溃之中。沙皇尼古拉及其妻子、子女都被关进监狱,克伦斯基的民主政府消失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接管了俄国这个巨大的残骸。俄国人民陷入贫困之中,既缺安全又缺安定,大多数人厌恶战争,不愿继续打仗。列宁则因势利导,尽全力给予人民和平。

其他交战国家情况要稍好一些,但遇到的困难也很多。虽然法国和英国能够从新大陆获取各种有用资源而不会陷入物质匮乏的痛苦之中,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人民也开始厌倦战争和战争带来的悲伤。人民也感到疲惫,但疲惫程度很难估计,原因是政府为打胜仗不惜代价地压榨人民,生活变得暗淡。所谓的“民主”政府不允许公民拥有不愿意打仗的自由,不允许与政治宣传不一致的信息出现,除了千篇一律的说教外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不会改变,而且似乎会更严重。

德国深受经济封锁的折磨,打破经济封锁的希望也不大,德国似乎要步俄国革命的后尘。奥匈帝国的情况比德国还要严重,生活极度困难,营养不良症四处蔓延,即将来临的冬天很可能是既没有取暖也没有照明,没有足够的食品保持健康,甚至性命不保。人们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饿得要死。生活变成一场悲剧,变得难以生活,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品,也难以获得。有可能发生叛乱,因为人们开始反对战争,反对那些还想打仗的人。

冬天来临,主要的军事行动将处于停滞状态。不过,将军们却再次开始制订来年的进攻计划。双方都感到来年的作战计划很难制订。人们很难再相信新的伟大计划有机会成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推翻了将军们的承诺,西线的每一次进攻,从德军发动入侵到帕斯尚尔战役,次次都以失败告终。交战双方的军队都处于很糟糕的状态。

虽然俄国并未投降或者和谈,东线和西线同时开战的局势却没有了。美国军队必须集聚起足够的兵力,并予以充分训练,这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在此之间,英法只能独自与德国打仗。当然,协约国一方还有意大利军队。但是,意大利军队在卡波雷托战役之后很难再有大作为。

意大利在战争中的损失,无法与英国和法国的损失相比拟。截止到1917年,英国和法国的伤亡总数达到了300万;平均每个月伤亡4万人。贝当将军预测他在1918年为进行西线的战事需要102万兵力,然而他只能获得这个数目的85%(实际上,他只获得75%)。在贝当的管理下,法军基本上从1917年的兵变中恢复过来。从6月至7月,法军已经击退100多次德军的进攻,在凡尔登和舍曼代达姆发动了数次成功的进攻,攻占了德军阵地,俘虏了德国兵。然而,总理克里孟梭和他的首席军事顾问福煦轻视贝当的成绩。他们认为贝当谨慎过度,觉得贝当打仗的条件太多。

英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帝国,能从诸殖民地汲取人力,具有较多的人力资源,在大战以来“只”损失了200万人,似乎应该比法国的处境要好一些。但是,英国实际上不如法国,至少在将军们眼中是如此。严格地讲,英国的问题并不是缺少士兵。更恰当地说,英国的问题是首相劳合·乔治拒绝给英国远征军司令道格拉斯·黑格足够的兵力,不让他继续打索姆河和帕斯尚尔那样的战役。劳合·乔治坚持把45万随时能上战场的军队留在英国本土,也不许既没有经过训练也没有战场武器的工人组织跨越英吉利海峡。黑格非常缺少补充兵员,他为了避免解散整个师的建制,不得不把每个旅的建制从4个营减成3个营。这就使得英国再次投入激烈战斗时陷入难以解决的组织混乱。

在满足国民和军队物质需要方面,英国和法国则完全没有危险。美国冲破了德国潜艇在大西洋的阻拦,把大量的产品运送到欧洲。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