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赵佶与李纲的谈话结果,当夜便有耳目传报给了童贯。童贯得悉犹如挨了当头一棒。

赵佶有回归汴京的意向,这很正常。如果赵桓能容得下他童贯,他又何尝不想回去?但是想回去与真正要回去是两码事,无论如何,现在绝对不是回去的时候。赵佶当场对李纲表示取消预定的亳州及洛阳之行,大出他的意料,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这样一来留给他活动手脚的时间和余地便很少了。此时若不主动出击,以后便再无机会。

反正扯了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干吧!他想他不能不动手了。

他决定马上制造一个大事端。这个大事端,就是指使刺客干掉李纲。

他的算盘是这样打的:作为朝廷奉迎使的李纲殒命南都,必将引起赵桓的震怒。这震怒反馈到南都,则必会引起赵佶的顾虑。而赵佶一顾虑,回京之举便必然会延迟。其间他再做些手脚,便不愁不把一潭清水搅浑,令赵佶、赵桓父子的矛盾激化。一旦这矛盾激化到两个人公开翻脸的地步,他童某人便可游刃有余了。

谋刺钦差是件很冒险的事,不过童贯认为,这事得手的概率很大。因为无论是赵佶还是李纲,都不会料想到他童贯会丧心病狂到如此程度,这从他们毫无防范的行事态度中是看得出来的。童贯与李纲素无仇怨,他也觉得李纲这替死鬼当得冤枉,“但是事关老夫的身家性命,老夫只好借你李伯纪项上人头一用了”。

应当说童贯算计得不错。李纲一蹴而就大功告成,从头到脚一身轻松,哪里会想到暗地里会隐藏着杀身之祸。纵使他身边带着武艺高强的卫士甘云,在思想上却并未绷紧严防不测之弦,如果有人蓄意加害,有的是出其不意之机。在这种情况下,李纲原应是死定了。然而他偏偏得以有惊无险毫发未损,不能不说是赖于天意。

老谋深算的童贯在这件事上可谓百密一疏,他没想到,问题就出在了他雇佣的那两个刺客身上。

使用什么人去行刺,其实童贯是慎重斟酌了的。他手下能行此勾当者不乏其人,但是为防后患,他考虑再三,决定不用自己的爪牙,而要从外面另雇杀手。帐下有个唤作裴有才的幕僚,是南都人氏,在本地人头较熟,童贯便将这桩密差交给了裴有才。

裴有才一听让他去干这种事,吓得心惊肉跳。但他深知童贯的为人,这事童贯一旦向他和盘托出,干与不干便由不得他了。恰巧他知道当地有个陈员外是个黑道中人,惯做暗中替人了仇之类的营生,他便以五百两银子为酬,委托那陈员外迅速物色两个杀手。

陈员外颇懂道内规矩,接了银子找来杀手,让裴有才看过杀手的功夫,即扬长而去。至于裴有才是要替何人了仇,欲去干掉哪个,他是一概没问。

那两个杀手一唤郭信,一唤祖平,两人一高一矮,却皆是飞檐走壁如履平地,长刀短剑无所不精。三五个招数一亮,裴有才就看出,这两人简直天生就是吃暗杀这碗饭的材料。他按照童贯的吩咐,请两个杀手喝了一顿酒,预付了办事的定金,暂未交代具体差事,只让他们随时待命。

这是二十一日的事。如果当日赵佶没有明确表态要直接回京,童贯本是打算备而不动。然而事态急转直下,就容不得他再有迟疑了。

次日中午,裴有才奉命约见郭信、祖平,又支付了两人一笔酬金,并承诺事成之后还有重赏,然后下达了当夜动手的指令。到底要让他们去行刺何人,也是此时才交的底。两个杀手听了,面色冷漠如故,只淡淡地回了他一句“夜里等信”,便收了银子走人。裴有才将此情形回禀童贯,童贯一听即知这两个杀手相当老道,确信事在必成,便放心地只待夜半佳音了。

两个杀手的专业技能毫无问题,到时候由一个人去引开侍卫,另一个人去直取李纲性命,李纲注定在劫难逃。从这方面说,童贯估计得一点不错。他的错误在于他太低估了李纲的声望和刺客的人品。他过于自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却没想到杀手也不全是只认银子的人。

作为首屈一指的抗金名将,李纲这时已是英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