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三章 狄公一去,朝堂空矣

<h3>1</h3>

一纸誓言无法消弭武、李之间的积怨,这一点武则天也心知肚明。武则天需要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那就是联姻。武则天希望能够通过婚姻来维系武、李两大皇族的关系。除了先前太平公主已经嫁给武攸暨,武则天共有十九个孙女,即太子李显有八个女儿,相王李旦有十一个女儿。

太子李显的八个女儿,在武则天的安排下,新都郡主嫁给了武延晖,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之嫡子武延基。李显最宝贝的女儿安乐郡主则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据说此女相貌极美,《新唐书?公主传》中说她“姝秀辩敏”“光艳动天下”,很少看到一本正经的史书用这类词语形容一位公主。《后汉书》谈到王昭君之美,也不过就是用“光明汉室”“竦动左右”而已。可见安乐郡主的美丽,必是人间罕见。

这一系列的联姻也透露出武则天内心的隐秘,她虽然已将太子显和相王旦赐姓为“武”,但心中仍然视他们为李家之子,故此以武、李联姻来巩固武家的外戚地位。

武则天尚且如此,也就难怪外人将太子与相王视为李家“天子”了。在武则天看来,她虽然已经让李显和李旦改从母姓,却终究不能将他们真的视为武家人,否则如何会安排此“武”和彼武联姻呢?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在安排武家男娶李家女的同时,并没有安排武家女嫁给李家男,这主要是因为武则天并不想摆脱武家以外戚尚主的格局。武则天也清楚,将武、李两系强行地捏合为一家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才想通过改姓、通婚、誓盟等等方式安排,让两系融合团结,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随着庐陵王李显的回归,有些人以为李唐皇族将重新获得权柄,武氏子弟从此将失势。以前武则天威权独揽,酷吏严峻,谁也不敢乱结朋党。可是随着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如今拥李、拥武或中间派已隐然形成。同时随着“二张”干预朝政又出现了附张派,吉顼的表现显然可以作为其中的代表。

吉顼原与武氏宗族更有渊源,当年其父易州刺史吉哲因受贿应当处死,于是便将两个妹妹送与武承嗣,请他救父,遂与武氏子弟搭上关系。而今天,他显然已经洞悉了武则天的亲子之情,所以才会借机向李氏宗族这边靠拢。

圣历元年(698)八月,苦心经营权力的武承嗣心有凄然地离开了人世。他死后的第三天,武三思即出任检校内史,掌首相之职。同月,武士彟之孙武重规任天兵中道大总管,掌并州(今太原市)城中的天兵军。作为武氏族人的标志性人物,武承嗣的离世对武派人士的打击可想而知。

早在载初元年(690)重阳节,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将大唐皇帝、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氏。对新建的武周帝国来说,李旦无异于是李唐王朝的亡国之君,在他当皇帝之时,已被母后所挟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他之所以没有步入死亡的噩运,全赖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

不过对于武家人来说,李旦这个“皇嗣”终究不是武氏宗族的真血脉,所以李旦成了武氏子弟的眼中钉。虽然他这个皇嗣身份所享有的威仪完全比照皇太子,但是终究不是皇帝的法定继承人,所以“皇嗣”这个头衔也仅显示他是女皇的子嗣罢了,也同时暗示武则天将来未必会将其立为“皇太子”。武则天如此做法,难免不会让以魏王武承嗣为首的武氏子弟有了更大的野心,意图夺嫡。

作为首席宰相,武则天父亲的爵位继承人,武承嗣曾经教唆女皇杀尽李氏宗室。为此,他于武则天登基不久后就组织百姓到宫门请愿,请武则天立他为皇太子。在君位继承人选始终未定的大背景下,皇位继承权是最敏感的政治问题。除了武承嗣仍然坚持不懈地争取继承权外,蒙难的旧王室谁也不敢轻易进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从武则天登基以来,武承嗣就一直为文昌左相同三品,掌控尚书省最高行政权,并利用此身份权势来谋取皇太子之位,继承武家天下。

或许是感受到了武承嗣的离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