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章 医校初建 战事将起

一连好几天,袁耀都没睡个好觉。

一想到自己收服了黄忠,而且还是巅峰壮年黄忠,袁耀就兴奋不已。

这谁还睡得着觉啊!

自己终于有顶尖战力了,这以后不管干谁,底气就足多了。

尽管每晚都只睡一两个时辰,但袁耀每天白天还都神采奕奕的。

这亢奋无比的状态却有些让冯方女担心,便是偷偷从上缭请来了自己师父张机,还有师父的挚友华佗。

但经过两人一番仔细的会诊,最终确诊袁耀健康无恙。

袁耀也刚好想找他们,眼下条件成熟,也是时候实现自己一开始对张仲景的承诺,为发展古代医药学事业尽一份力了。

华佗正欲向袁耀辞行。他生性洒脱不羁,喜欢不受拘束,四处游医的生活。

对于他而言,被袁耀豢养为门人而获得下半辈子衣食无忧,远不如诊治疑难杂症获得的乐趣大。

但当袁耀提出,要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医者、研究医术药理的学府的时候,他立刻被这个闻所未闻的想法吸引住了。

而且袁耀还向他保证,他在这所学府可以去留自便,以后想走随时可以走,而且不用担任行政官职,被人束缚。华佗便立刻答应了参与搭建这所学府。

于是在豫章郡新任郡丞谌礼及一众南昌强族的支持下,有史以来第一个专门培养医学、药学人才的官学在南昌挂牌成立了。

这所专攻医药学的官学,被华佗和张机暂时命名为豫章医学府。

华佗为教授,专事传教医学。张机则既担任教授,又担任医学府令,负责这座学府的日常管理。

但当袁耀提出广招生源,同时培养“医”“药”“护”三类人才,而且从低到高分级设立医学院的时候,华佗和张仲景两人虽然眼前一亮,顿感新异。

但片刻过后,这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投了反对票。

原因是,袁耀的想法完全脱离了现实。

在汉代,识字率低到令人发指。而能否读书识字却又是从医的一大门槛。

但是能读书识字的人基本家庭条件都不差,然而医术被视为末技,医者被视为百工、贱工,地位极其卑贱。

而且你只要会读书写字,再差也能在县里乡里混个小吏的差事,何必要自讨苦吃,当个不受待见的医者呢?

虽然治病救人的职业很重要,但在这个感冒发烧都难以医治,大多数病全靠自愈的古代社会,老百姓们宁愿相信神婆巫术和鬼神之说,也不愿意相信医术能救人。

张角的太平道,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一般只有家道衰落者,亦或是对治病救人特别感兴趣的,才会学习医术从事医者职业。

就比如张仲景自己。

袁耀虽然有心建立起一整套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但现实告诉他,这种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所以他便先按照华佗和张仲景的建议,先将豫章郡的医者们重金召集在一起,选拔其中合适之人,或使之充任为学府的医教,或收为华佗的弟子加以培养。

华佗时年五十,行医三十载,早有累累盛名,用他的名义招收弟子,有事半功倍之效。

医学府暂时只开设两班,其一为长期班,只招收十四岁以下识字之人,好让张仲景和华佗从头培养,期冀这些少年能成为未来新一代的医学中坚人才。

另一科为速成班,招收二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的青年。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医术,比如包扎伤口、固定骨折、识药采药用药敷药这些。学制三到六个月,学成即派往军中,充为军医。

为了表示支持,谌礼、徐宗等南昌强族,每家都派遣了一两个不受待见的支族末户子弟,作为长期班的第一批学员,如此才使得长期班凑了十来个学员,勉强开办起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速成班,则根本不缺学员。

袁耀给军医的待遇略高于普通士卒,不仅免除其家中赋税徭役,而且每月额外给家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