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6章 看他出尔反尔的模样

唐朝。

李世民越是听,越是皱眉。

他几乎是没法想象当时到底是个什么场景。

粮草?没有。

天气?不行。

行军?拖拖拉拉。

军心,一点不管。

带着一大帮朝廷重臣,皇帝说是御驾亲征,结果自己舒舒服服窝起来,让一个太监领队。

这场景实在是太荒诞了,以至于让他觉得,这会不会是一本降智小说才能写出来的剧情。

不过想想隋炀帝领军的骚操作,宋朝那个赵光义的宋驴宗和阵图。

就……

有的时候,皇帝御驾亲征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特别还是对自己心里没半点数的皇帝。

……

[后来,朱祁镇又见到了镇守宣府的杨洪,并命令杨洪随军同行。此时独石马营(交通要道)早已丢失,杨俊也早已逃回,杨洪却只字未向英宗提起。

而且,经历了宣德朝和“三杨”时期,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个安定的治世,但不得不说,奸细那是真不少。

反正那个时候,天气不行,粮草没有,要道丢了,奸细不少,军心低迷,再加上猪队友急着往前送。

朝臣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想着要不用一点非常规手段,先让朱祁镇回去再说。

谓:“今 天子蒙尘,六军丧气,无不切齿于振,若用一武士之力,捽而碎其首于驾前,数其奸雄误国之罪,即遣将领兵诣大同,而驾可回也。”

但大家都比较爱惜羽毛,也害怕新的触怒朱祁镇,这事最终不了了之。

但谁也没想到,这事居然还有反转。

原来,之前死活不愿意回去的朱祁镇和王振在经历过小规模战役后,怂了。

又一听,好家伙,也先又要卷土重来了,这还等什么,赶紧走吧。

于是,他们选择班师回朝。]

明朝。

朱瞻基听着,都有些听傻了。

不是,这……,他怎么有些听不懂了呢。

是天幕说的太跳跃了吗。

等他捋捋。

首先,他们八月份行军到大同,也先选择诱敌深入。

然后呢,王振和他那个注定不会出现在世上的好儿子,就毫不犹豫入套了。

然后,可能是经历了什么,又有点怂了,选择班师回朝。

这朝令夕改的,而且决策还能被一个太监左右,这可真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

而且,奸细,军队,看来他还真的是对这方面多有忽略啊。

话又说回来了,都选择班师回朝了,这总不可能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所以,朱祁镇带出去的那些朝廷重臣,又怎么会死。

……

[本来,班师回朝应该也算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虽然就这么回去了,有点像是辛辛苦苦走一趟,结果只是一场闹剧。

但也只是这样了,毕竟终归朱祁镇和王振不用再担惊受怕,朝臣们也得偿所愿,军队也不用经历脑残领导的指挥。这不是皆大欢喜是什么。

但临了临了,王振又开始整幺蛾子了。

他们八月一号到的大同,二号决定继续向北行进,也许经历了什么。

《正统临戎录》中记载:“有也先到边,将大同等处人马杀抢回来,又于八月复领人马犯边,”

李实的《北使录》中也有“直至大同,命平乡伯领军与虏出战,败绩。”

他们三号选择班师回朝,但走哪条路又起了争执。

朝臣们说,“从紫荆关入,行四十里后再东走最好。”

原话是,“谓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可以避虏。鼐、益入奏。既而令下入紫荆,人情大安。行四十里,忽折而东。盖振闻辎重被虏所遮,乃麾军复由故道耳。”

反正好赖话都说尽了,但王振表示,不听不听,王八念经,老子聪明绝顶,都听我的,跟我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