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章 雄性不育系

但更多人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

现在他们什么也不想,只想按头虞美人,快点继续讲事情的后续。

四年的时间都不顺利,是不是说明第五年就顺利了。

赶紧的,麻溜的,继续讲。

看见我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了吗,别逼着我们跪下来求你啊,可恶。

……

虞美人也知道,跑题什么的,一点点就可以了。

而且讲袁爷爷的故事,跑什么题。

于是,也不犹豫,麻溜的回归正题。

[我们刚才说,在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这一方面,四年时间,袁隆平都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大家听着可能觉得很失望,觉得,啊,怎么会这样啊,怎么会有这么多波折。

但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讲李振声院士的时候,他研究出不惧怕“条绣病”的小麦,也是整整用了三十一年的时间。

说到这个,只是想要告诉大家,科研的道路肯定是要走,但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

选择这条路的人,是要有会经历挫折的准备的。

更是要有,即使几年看不见成果,也要坚持的恒心。

杂交水稻没有进展的四年,并不是因为袁隆平什么也没有做,所以没有进展。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他也一直在稻田里忙碌着,这个期间,他一直重复实验,失败,再实验的过程。

一直在努力,从未想过放弃。]

虞美人这话说得极其认真,对于科学家,如今种花家的年轻人,谁又能不敬佩呢。

真要说,虞美人还在小学的时候,老师问班里人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同班同学有多少回答,未来想要成为一个科学家。

其中包括虞美人自己。

虽然虞美人自己没成,小时候说想要成为科学家更是随大流,更不知道班里其他人成没成。

但不耽误她对科学家,对这些也许并不十分有名,但绝对十分厉害的英雄们表达尊敬。

她希望各朝代众人在了解袁爷爷的伟大时,也知道袁爷爷背后千万倍的努力。

是以,虞美人说这话是极其认真。

认真到让各朝代众人都能察觉到的程度。

一时间,百姓们有一瞬间的安静,接着爆发出更大的讨论。

但大多数言语总归是好的,正面的,好奇的。

也更加好奇,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同时,不少写农书的作者,研究农业的专家,已经要抹泪了。

救命,为什么在他们这个时代,他们就没这个待遇。

写个农书还要隐姓埋名的,他们又不是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玛德,他们不干了,他们就是要堂堂正正用真名,用本名。

把每页都写上他们的名字。

他们要名留青史,要抬头挺胸。

……

虞美人并不知道,自己认真坚定的态度,改变了许多人的想法。

或者说,即使知道了,她也只有高兴。

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得是读儒家学说才最高贵这种事情,虞美人一个现代人,是真的有些消化不良。

[杂交水稻这条路实在是太过难走,难走到当时世界前沿的大国都在这条路上接连碰壁,几十年都一无所获。

当时国际上普遍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不看好,此路不通。

但袁隆平却仍坚持认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坚信。

说到这里,大家发现没,我们新中国的科学家们,心中总有一股劲。

李登海也说过,“我们虽然打破了我国玉米亩产量最高纪录,但这还是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超过m国,向世界证明。”

而事实上,在那个时期,那个时代,还真不是只有一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