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7章 镇州兵变

一天午餐前,韩愈当着众人的面,故意大声地吩咐厨师说:“给我的餐桌上多加一付筷子碗碟,再加几个菜,换上上等好酒,添一把椅子。”

厨师一面忙碌地照办,一面试探地问道:“平时韩公都是单桌独餐,今天莫非有什么贵宾光临?”

韩愈道:“正是!我要陪一位大学问家同餐共饮!”

这么一说,所有准备就餐的人都齐刷刷地愣住了,纷纷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猜测着,议论着,但却都不知祭酒要请的贵宾究系何人,竟能获此殊荣。几百双眼睛紧紧地盯着韩愈,急切地想一暏他所宴请的贵宾的风采。

但只见韩愈缓缓地走到杨博的餐桌前,笑容可掬地对他说:“杨直讲!您的礼学讲得真精彩呀!但还有几个问题想向您请教。来来来,到我的餐桌上,我陪你吃上几杯,咱们边吃边谈。”

杨直讲哪里受到过如此礼遇,一下子竟被韩愈礼贤下士的举动惊呆了,竟不知如何是好。那韩愈则旁若无人,不容分说地挽起他的衣袖,径直把他拉到自己的餐桌前,请他坐下,并亲自为他把盏斟酒,夹菜劝饮。

杨直讲感动得热泪盈眶,显得更加拘谨。但随着韩愈的侃侃而谈,他紧张的心情也慢慢地缓舒下来。对于韩愈所提问题,他都一一对答如流,使韩愈越发感到杨博虽然貌丑衣破,但却满腹经纶,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心中更加喜悦。二人交杯换盏,倾心而谈,好不快意。

台下的讲官和太学生都被这一幕震撼了,都顾不得举箸用餐,有的竟然离开了座位,慢慢地向放着祭酒餐桌的台阶靠拢着,而且人越聚越多;但整个大厅却鸦雀无声,都静静地在倾听着韩愈和杨直讲的高谈阔论,谈经论道,仿佛在听一场礼学课。

在大唐帝国定鼎以来的203年间,一位堂堂的国子监祭酒和一位品阶低下的讲官同餐共饮,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更何况这位讲官是一位众人都不屑一顾的貌丑衣破的寒儒。

正是韩愈这次大破先例地举措,横扫了国子监中存在已久的酸腐的门阀遗风,树起了唯才是举、尊师重教的良好学府作风。

韩愈在“奏儒生为学官”的基础上,“日使会讲,生徒多奔走听闻,皆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所谓“会讲”,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学术报告或研讨会,六学生徒可以跨学院听课,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太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国子监的学术氛围,改变了以往寻章摘句式的死板教学,因此大受诸生的欢迎。

唐代国子监生徒经推荐,还可以担任州府县等地方学校的学官。但以往推荐生徒“多循资叙,不考艺能”,主要依据入学年限上报吏部,结果导致“生徒不自劝励,”学风败坏。

韩愈奏请吏部,除了“专通经传,博涉坟史,及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之外,其余生徒要想获授学官,“必加研试,然后放上。”采取考试的方法,严把“出口关”,从而保证了太学毕业生的质量,体现出“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韩愈四进国子监,时间总计不过六年,但对国子监的影响却历久不衰。生前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声言“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的韩愈,身后得以配享国子监孔庙,到明清两代,还成了国子监的土地神。其实韩愈的教育业绩不仅展现在中央国学,在他贬谪潮州的短暂任期内,也捐出俸禄,延聘儒师,复兴州学,为当地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至今潮人感念不已,矗立于韩山之麓的韩文公祠,千载以来香火延绵。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七月二十八日夜,镇州。血雨腥风突如其来。

镇州兵变,苗头就在一年前。

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唐穆宗为了加强对地方节度使的控制,调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成德节度使,调成德节度使王承元任义成节度使,以义成节度使刘悟任昭义节度使,调武宁节度使李愬任魏博节度使,调左金吾将军田布任河阳节度使。

唐穆宗的这一着确实对打击藩镇势力有很大作用,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