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章

到村里检查工作的话,一般都是骑着自行车去,郑功成准备下午骑车到刘集村看看,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先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为了不让老百姓一眼就认出来他是城里来的,他还专门跑到集镇上的商场买了几套看上去很土的衣服,入乡随俗嘛!

郑功成穿上刚买的衣服,对着服装店的镜子看了看,好像回到了高中时代的打扮,土土的,涩涩的,这身打扮走到村里,多少能掩盖一些城里人的气息,他还买了一个草帽戴在头上,像极了村里的青壮年劳力。

要是让傅初雪看到他这个样子,可能都认不出他了。

郑功成跟石磊说一声后,就骑着自行车往刘集村去了。

石磊担心他刚来,找不到地点,想派一个人陪着他去的,但是被郑功成婉言谢绝了。

人长嘴,一是为了吃饭,二是为了说话。郑功成先是问了路人,大概知道了刘集村所在的方位,然后边走边问,半个小时后,他找到了刘集村的村口。

这个时候,秋收刚刚结束,几个老太太聚在一起聊着家常,听着她们的口音,那种浓浓的乡音,自己的老家差不多,郑功成倍感亲切,就是她们的语速太快,如果说话的语速慢一点,差不多都能听懂。

城里人到农村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沟通,老百姓的话要听得懂,干部讲的话要能让群众明白。

只有会讲土话、讲好土话,做到“到哪山、唱哪歌”、“说当地话、办当地事”,群众才能欢迎你、支持你、喜欢你。

记忆中,前世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懂群众语言,下了基层还是一副官腔官调、讲话群众不爱听,群众说话又听不懂,影响了干群关系、抹黑了政府形象。

所以,郑功成决定到农村工作的那一天起,他就认真做了一番功课,给自己定下了原则和目标,不仅记在了本子上、电脑里,更是记在心上。

他要求自己要做到:“走进群众,不当‘路人’。放下‘国家干部’的架子,用肉脚板走路,经常步行‘走村入户’,常和农民拉家常,说农家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体验农民生活,真实感受农民疾苦、农民需要和农民呼声,有的放矢制定方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发动群众,不做‘超人’。摆正自己和村干部的位置,对村里的重大事务要建议、引导,监督村干部结合实际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政策、工作,主动参与解决村组以及村民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群众,不怕‘累人’。帮助谋划制定脱贫举措,激发内生动力,千方百计发展产业‘拔穷根’,争取一批利民利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既让群众看到‘美好前景’,又让群众得到‘真金白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大娘,你们在聊什么呢?”

虽然郑功成已经很努力地不说标准的普通话了,但是从老太太们的表情来看,明显还是不行。

“我们说什么关你什么事呢!别以为你戴个草帽,我们就看不出你是城里人了!除非你自报身份,否则,休想从我们这里打听到任何消息,也别想从这条路通过!”一个年龄稍轻、看着有点文化的大娘说道。

之后,几位大娘拦住了郑功成的去路,看得出来她们的警惕性还是蛮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