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 先驱

原因很简单,因为周小伟就是做这方面研究的,他就是研究生物学的。

并且周小伟相信一点,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就是一个非常大胆,敢于挑战的人。

自然也是出于好奇心和勇敢,还有巧合。

画面很可能是这样的。

在一个大森林里,树上停着一只鹦鹉,树下站着一个人。

“你下来。”

说话的这个人手里就拿着一个网,要抓了这只鹦鹉。

鹦鹉站在树上,看着这个人,就是不动,也没说话。

这个人很喜欢这只鹦鹉,对这个鹦鹉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他一定要抓到它,抓不到它就誓不罢休。

所以每天这个人都会这么做,站在树下,看到这只鹦鹉,就会对它说:“你下来,你下来。你要不下来我上去了啊。”

每天如此,鹦鹉就站在树上看着这个男人。

“你下来你下来。”

天长日久以后,鹦鹉也学会了男人这句话,当男人再说:“你下来,你下来。”的时候。

“你下来你下来。”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这又是一个新的突破。

鹦鹉不只会学人说话,而且还会自己创造语言,这是得到公认的。

就像那个笑话说的那样,一个快递员敲一户人家的门,刘坤俊有人问:“谁呀?”

“送快递的。”

“谁呀?”

“送快递的。”

“谁呀?”

最后把送快递的给折磨疯了。

原来刘坤俊问话的不是人,而是一只鹦鹉。

这样是不是就是一个教学说话的过程?

正是。

事情都说明,只有敢于挑战,还有付出实践人才能够创造奇迹。巧合是必须因素。

周小伟也是要创造奇迹的,或许周小伟正是一个要创造奇迹的人,他就是那个送快递的,或者是树下要抓鹦鹉的人。

周小伟每天都教应冰玲说话,虽然周小伟不知道奇迹能不能发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他每天还是要这么做,他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光教说话是完全不够的,周小伟每天还要教应冰玲认识图片,开发应冰玲的认知,就像是教婴儿一样,拿过一些带着文字的图片,对着图片指给应冰玲看。

“应冰玲,这是西瓜,西瓜甜甜的。”周小伟说。

应冰玲每次都会在这张西瓜的图片上拍拍敲敲,然后挥动着它的手掌,对着周小伟咿呀呀,表现得好像是她听懂了,也好像是明白了,只不过就是无法从嘴里说出来而已。

周小伟还会拿出其他的图片,继续教着应冰玲:“应冰玲,这是月亮。”

应冰玲同样也会对周小伟有所回应。

周小伟还会教应冰玲一些创造力的实践操作,比如说用几个木板子,再用几根钉子,钉成一把小椅子,或者钉成一张小桌子。

周小伟把整个操作过程都会在应冰玲的面前完成,让应冰玲学着他的样子。

希望有一天应冰玲可以自己也创造出来一张小桌子,或者是一把小椅子,这样的成功虽然没有说话来的刺激,但是也会让周小伟很高兴的。

人类早就知道猩猩有创造能力,它们会学人的动作去创造,人拿着一样东西去砸另一样东西,猩猩看到以后,猩猩也会跟着学,它也会拿着一样东西去砸另一样东西。

果然,周小伟的实验有了一定的进步。

有一天早上,周小伟起床以后,就看见应冰玲正拿着一个锤子,在对着半成品的小椅子敲打打。

周小伟很高兴,没过多久,果然应冰玲通过自己的努力,制造做好了一把小椅子。

周小伟在跟应冰玲说话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礼貌的,也是非常轻声慢语的。

周小伟想要应冰玲感觉的出来,自己拿它是当朋友的,拿它是当亲人的,这样的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