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章 不看好

割稻子初看起来并不难,因为一簇稻谷不过几根十来根,在锋利的镰刀之下,轻轻一拉就割断了。所以诗人写到这个情节时,都充满着诗意,“谷粒金黄,刀芒闪烁”,唯有割稻人才知道,这活儿真的非常累。

因为,割稻子时腰需要一直弯着。农民劳动所谓“躬腰驼背”主要是指这种情形。

有人说,割好一把稻子后,还可以站起来啊。是的,那样想的人,根本就不是农民。因为割一把或割几分钟就要站起来歇息之人,在农村被称为“好吃懒做”之人,因为他的那种劳动效率,可能十人八人割下的稻谷都不能供应两人个拌打之人使用。

好的农夫,特别是一些女性农民,从弯下腰开始,到她再次抬起头来,往往都是半个小时之后。所以这割稻子,向来是女性善做之活,因为女性弯腰要比男人容易得多。

所以,同一组的李惠英也大叹道:“哎呀,安书记,您这割稻子的姿势,比我们女人还要厉害厉害啊!”

“有那个心思看我割稻子,还不如埋头多挥两下镰刀,早做完早收工。”安岭道。安岭这话,完全是农村的行话了。

一亩稻子,在农人的眼里,属于多大的活儿呢,大概就属于半天活儿。但是,有安岭加盟之后,安岭一个人就干了至少两个人的活,所以,在进入大田不到两个小时,所有稻谷都倒桩等待拌桶了。

拌打谷粒这个环节,却急不得。因为如果太急,动作太大,谷粒会飞过空中,散落于田野之上,这些跌落在外的谷粒,显然就不是收成了。

也因为如此,安岭便留下两人加入拌桶轮换行列,其他人则到上村头朱大娘家帮忙。

朱大娘家,人口要多一些,水稻田有两亩多,但因其儿子在外面当兵,儿媳留下两个孙儿后也跟着去部队耍还没有回来,眼看这庄稼该收了家里却缺人,正着急时就听说安书记会带人来帮她家收割。

朱大娘家因为儿子是个小军官,算是见过世面的,给收割队准备的开水不是白开水,而是茶水。

但是,因为其面积广阔得多,哪怕“帮收队”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只收了约四五分地,还在百分之八十的面积等着“倒桩”呢。

就在这时,有人看到安岭带着两人来到了他们田头。

“安书记?”正在拌打的万元康停了下来。

“大家别停下,继续收割。杨大爷家的稻谷,已被我们全部放倒桩了,现在,我们来帮朱大娘家。”

安岭说完,就从稻田的另一边开始收割。

众人被安岭这一茬给迷糊了。

“大家别站着了,你们这些家伙,做农活可远不如安书记呢!”一起跟过来的李惠英大声说了一句,然后也跳进田里,认真收割起来。

华夏,真心是个很奇妙的国度。其中最奇妙的就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也即“上行下效”,甚至不需要特别的文件或政策,只要上面某个领导喜欢,某项运动就一定能够推广开来。

譬如这“帮收队”,如果没安岭在场,即使有人组织,也可能是事倍功半,搞个样子之后就叫停了。但因为安岭的“认真投入”特别是其挥镰时的速度与效果,深深地感染着这个时代的基层官员,一些人见领导都如此认真,而且劳动效果如此之好,也就收起了混日子的心思,认真做吧。反正这也不过三几天时光。

三几天到是不止,每做三天,休息一天,总共11天,前后帮扶了全公社35家军烈属、五保户等缺少劳动力的困难群众,将其所属稻田全部“颗粒归仓”后,这一“帮收”行动才算告一段落。

在这11天中,全部公社干部都是出于自愿,而且自带“干粮”,在除了白开水或茶水这类招待之外,完全是不拿群众一点报酬或好处。

电影里最经典的镜头,坏人当道时,警察总是姗姗来迟。这一次收割活动,也是这样。就在“帮收队”完成全部任务回到公社时,县委来电:县委领导将于次日来冲白河公社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要求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班,包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