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4章

你太看得起他了,我爹比我爷爷,还特么好大喜功。

杨素的话说的很清楚,至尊年迈,身体抗不住大刀阔斧的改革,唯有寄托于后继之君。

这也是华夏历来皇帝的一个通病,总是会给后面的留下一个烂摊子,有些继任之君,会想办法收拾烂摊子,有些,连烂摊子在哪,都看不到。

这么看来,整个大隋的田亩数额,都是虚报的,如果其它地方和荆州情形差不多的话,至少虚报了一半。

也就是说,老百姓身上的赋税,重了一半。

长此以往,都不需要老爹乱来了,只要不改革,必出大事。

杨铭认同杨素的观点,这件事现在真的不能捅破,于是他道:

“越公心中,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难!”杨素缓缓道:“这笔烂账牵扯的人太多了,时间又久远,何况这些年国库丰盈,地方也还是太平的,这种时候,没有谁会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杨铭听懂了,只要不出事,大家就当没事发生。

大隋如今的太平盛世,实际上非常脆弱,开国至今二十三年,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做好。

这时候的大隋,迫切的需要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后继之君。

这两点,杨广同志都具备了,但是,他具备过头了。

他的魄力远远超过了他的能力。

最可怕的是,在杨广心中,他的能力远远大于魄力,这几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传国玉玺

与杨素交谈,真正称的上听君一席话,少走十道弯。

也许是因为自己和杨茵绛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所以杨素罕见的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

而杨铭迫切的希望能从对方身上学到更多,所以这一老一少,直接从上午聊到了太阳落山。

杨素心情大好,因为他从杨铭身上,看到了从别人身上看不到的天赋。

与这孩子论事,一点就透,甚至他故意将一些事情说的隐晦,杨铭照样能够领悟。

不愧成长于二圣身边,果然不同凡响。

有些人,你懒得跟他多说一句话,而有些人,会让你忘乎所以的与他促膝长谈。

直到油灯点上,杨素这才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吩咐下人呈上饭食,他打算继续和杨铭聊下去。

“裴矩这个人,是大才,但其人过于深沉,难以深交,不过这也是文人的通病,他们宁愿钻进书房一整日不出来,也不愿出门会友,把酒交欢。”

说得对,杨铭认同道:“他甚至有些孤僻。”

“很正常,”杨素笑道:“智慧超群之人便是这样,因为他们跟谁交流,都觉得对方不足与谋,久而久之,就不愿和人打交道了。”

就是自负呗,杨铭又道:“荆州总管府,尚有多个位置空缺,越公心中可有良才人选,当然,我希望越公举贤避亲。”

“没法避,”杨素大笑道:“其实没有什么良才,只看你怎么去用,用的好了就是贤才,用不好就是废物,各世家的储备人才有很多,殿下只管取用便是,用的顺手就继续留着,不顺手就让他滚。”

杨铭微笑点头,他完全赞成杨素的话。

历史上,隋末虽然会冒出很多名流青史的大人物,但这些人,都是顺应形势而生,他们有多大能耐,其实很大程度上占了天时的加成。

他们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所以杨铭至今为止,只挑选了三个人,李靖、房玄龄、杜如晦。

李靖是有真才实学的,三个舅舅都是当代名将,又是杨素的门生,还是关中弟子,资源得天独厚,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到了别人一辈子都学不到的本事。

至于房玄龄,实属机缘巧合,杨铭在胡姬酒肆偶遇对方,刚好河东那边又缺人打理,所以才会想到他。

而杜如晦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杨铭初到荆州,便调查了辖下各州郡主官的底细,见到杜吒这个名字,觉得耳熟,想了很久才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