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1章 买人

至于肥皂成为商品之前最惊险的一跳,对外行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对内行来说,并不难。

虽然之前东家有话要重开杂货店,但其实这个事要先等团民消停了。

现在北方市面上和洋人沾边的都被打砸了,但人们还是需要生活物资的。

当家中堆了上千块肥皂之后,李满仓凭借从业二十年的经商经验,找来一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将肥皂以五十文钱一块赊货给他们。

每人最多赊货五块,价值二百五十文。双方约定卖完结账。

这样,草纸包装的李记肥皂,开始从货郎的挑子里走遍大街小巷和各乡各村。

李连胜对这种口头立约和赊账的方式不是很看得上,但李满仓觉得没问题。出来经商就是讲一个诚信,这个社会一旦缺了信用,再大的买卖都开不下去。

胡雪岩就是很好的例子,搞生丝霸盘失败后资金周转不开,立刻信用清零,胡家庞大的商业帝国直接被民间和官方双双清算。

看儿子李连胜有些不理解,李满仓说道:“我们的货从没有卖过,别人不知道,现在闹团民商铺也不敢开门了。不找这些货郎去卖,谁知道我们这里有肥皂呢。”

果然,李满仓的法子还是有些效果的,三十几个货郎,多的用了三天,少的一两天就把五块肥皂都卖了。

甚至有一个货郎在杨村码头拉到一笔大生意,那边有个店准备通过水路将肥皂卖到天津去。这个货郎倾其所有,一口气买下二百块肥皂,又赊购了五块肥皂,完成这单大生意。

从开始的三十多个货郎卖肥皂,到三天后,五十多个货郎开始从家中拿货,卖李记肥皂。

除了货郎,一些走街串巷专做大宅门生意的婆子,也开始从李家拿货卖肥皂。

李连胜是记不过来这么多人了,不过李满仓本行是账房先生,都一一记账。

这些天因为不断的有货郎回款,家中日子是一日好过一日,原本李满仓拿出十几两银子的积蓄来制作肥皂,现在虽然还有一部分肥皂没卖掉,也有一部分肥皂还在卖但是没收回钱,可家中的存银已经超过了四十两银子。

家中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平时的吃上面,因为要干活,本来就天天有肉吃,现在是一天三顿都有肉吃,甚至偶尔买一些本地特产的驴肉火烧、道口烧鸡等打打牙祭。一家四口虽然白天都很忙,但是整天满面红光的。

李家卖了一个月的肥皂,家中除了有几千块肥皂的存货,还赚到了上百两银子。

这一天,下了春雨,院子里是做不了肥皂了。李满仓干脆让家人都休息一天。而且这一天,去天津的那个杨村掌柜的回来了,还要加购两千块肥皂。

这笔生意,货郎就是再眼馋,也做不来了,而且这么大生意,掌柜的肯定要杜绝中间商赚差价,给了货郎一笔跑腿的费用,让其带路亲自找了李满仓来谈。

双方下午谈了一会,因为对方肯给全款,李满仓也做了让步,将李记肥皂的批发售价定为48文一块。

杨村掌柜的觉得这一趟来的也值,毕竟上次从货郎那里拿的两百块肥皂是每块55文拿的。这下一块肥皂不就下降了七文钱的购入成本,增加了七文钱的利润。两千块肥皂可就是一万四千文,是多赚十几两银子了。

这些天李家从杂货铺的仓库大规模进货后,经过李满仓的成本核算,一块肥皂的原料成本已经压到了9文钱。

现在家中一家人一起包着饺子,琢磨着是不是应该买人来做工。

雇人肯定是不能雇人的,肥皂的制作,说难也不是太难,只要不傻看三遍绝对能学会,所用的东西,也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到时候雇工学会跑掉了,自己去做肥皂来竞争,这哪里说理去。

至于专利保护法,我鞑清也没这个法啊。

至于买奴仆,在鞑清是合法的,就算打死家中奴仆被告了官,顶多赔些银子,而且赔的银子不会超过买价。

这鞑清末年,各种天灾人祸不绝,民间从来不缺卖儿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