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0章

楚溪客终于有钱了!

不对,应该说,平川城终于有钱了。

其实, 楚溪客从长安带过来的钱一直没花,原本想用来建王城, 但是姜纾从一开始就要求把平川城的府库和楚溪客的私库分开, 楚溪客可以调用府库的钱,府库却不能私用楚溪客的钱。

也就是说,平川城的钱是楚溪客的,楚溪客的钱还是楚溪客的!

半年来, 平川城百废待兴,处处都要花钱, 府库月月入不敷出。

好在,临近年尾, 落户的百姓少了,不用再着急建村落、分房子。

相反, 百姓们要生活,就得消费, 发现平川的食盐比别的州府卖得便宜之后,就开始报复性囤盐, 生怕不久后盐价会上升。

因此, 他们不光自己买,还给家乡的亲朋好友捎信,让他们也过来买。

平川城的盐铺刚开张,当日的存盐便销售一空。第二日上新, 又卖空了, 接连几日日日如此, 晚去的百姓根本买不着。

百姓们便更加觉得平川城的盐价会上涨。

毕竟,在别的州府盐价“涨涨落落涨涨涨涨涨涨……”是家常便饭。

直接影响就是,远道而来买盐的百姓更多了。

这点钱放在别的州牧刺史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但楚溪客不一样啊,他可是卖烧烤出身的,摆摊第一天赚到了一文钱都那么开心,现在可是赚到了好~~~多个一文钱!

为了可以持续性赚到更~~~多一文钱,楚溪客暗搓搓地在平川边境开起了“食盐小铺”,方便四面八方的百姓过来买。

实际上,跨州府买盐的情况是不被允许的,但楚溪客脸皮厚啊,还有俩好爹。

姜纾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言明“盐贵伤农”,暗指楚溪客这样做是体恤百姓,并拐弯抹角地说,谁跳出来阻止谁就是“百姓的公敌”——最后这个词是楚溪客加上的。

紧接着,贺兰康就秘密地送了一车车精盐出去,简单粗暴地按住了各处节度使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本地盐卖得再贵,钱也都入了国库,哪里比得上自己兜里有盐来得实在?

更何况,各地长官中不乏一心为民的清流之士,巴不得百姓们能吃上便宜盐。

于是乎,楚溪客的“食盐小铺”越开越多,越开越红火。百姓们买到了物美价廉的盐,平川城的府库也堆满了一筐筐铜钱。

就连姜纾都震惊了,继而感慨:“即便那些贤明的君王,为了各自的目的也免不了盘剥百姓,殊不知,让利于民,互惠互利,方能水涨船高。”

百姓看似力量弱小,但这一文文钱加起来,已然是一个了不得的数目。

云竹粗粗清点了一番,惊讶地发现,比贺兰康卖给各路节度使的盐钱都多。

是的,贺兰康可会过日子了,先前承诺给节度使们的一车车精盐不是免费的,要收钱。

不过,即便收钱节度使们也乐意。因为平川的盐质量好,价格低,尤其是那些提纯后的精盐,让他们用金子换都觉得值!

就这样,平川城有钱了,终于可以盖房子了!

按照姜纾原本的规划,平川城应该包括宫城、王城和外郭三部分。

宫城是平川王的居住地。

王城用于三省六部办公。

外郭则是城中百姓的住宅和商铺。

因为缺钱,钟离东曦之前只建了宫城和王城,百姓们还住在灵州旧址,新城中除了驻军用地和临时搭建的商铺,大多地方还是空的。

楚溪客把一份计划书放到姜纾案头:“阿爹、不,姜相,你看看新城这么建如何?”

姜纾难得看到他一本正经的样子,笑着绕开卷轴,只粗粗看了一眼,便抓到了其中的关键。

“你想打破坊市制度?”

楚溪客郑重点头。

这是他和钟离东曦商讨了好几日的结果。他不想把平川建成一个“小长安”,他想有平川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