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3章 士绅政治(下)

,最快更新大时代1902 !

第三百六十五章士绅政治(下)

张謇出于其自身的科举和官场出身背景、再加上个人经历和经验,对士绅的力量是非常肯定的。在张謇这位立宪派领袖看来,士绅有儒家修养可维护社会之道德、士绅有地位威信可辅佐政府维持社会之秩序、士绅有知识可成为新时代之模范国民、更重要的是,士绅有财力土地,是民间投办新型实业的主要力量源泉!

因此张謇一直很上心士绅阶层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他本人就代表了士绅阶层中较为进步一派的思想和利益。而他的立宪运动,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全天下数百万士绅争取到更能够‘发挥’出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从表面看,张謇在南通也非常注重社会公益、为大生纱厂的员工们提供了相对而言优厚的待遇,还不惜从自己的腰包掏出经费补贴南通的教育和市政。然而张謇的这种行为,更多出自其个人品行与儒家的爱民入世思想。从本质上讲,作为进步士绅力量的代表,张謇的立宪主义政治思想实际上与国家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哪怕张謇也非常注意公益,但这种社会公益的主导,在其看来应由广大的士绅阶层来进行。政府只需要在制度上维持社会的稳定、商贸的繁荣、实业的兴盛就可以了。具体的地方事务,还是应由地方上的士绅来操办。

张謇的这种思想,与国家主义所主张的全方面干涉社会各部的政府完全相反。

此外,就社会公平公正而言,张謇也并不认同剥削的原罪论。他可以因为个人的品行对手下员工非常好,但是他却不会认同从制度上要求所有士绅们改善他们对佃农、对工人的待遇。

正是由于这两点极为重要的分歧,造成刘继业与张謇之间的合作只有可能是暂时的。

也因此,对张謇所表露出对前清留任的这些官吏的看重,刘继业实在是不敢苟同。

张謇或许认为这些人维持和秩序和稳定,是江苏能有当今安泰局面的功臣,刘继业却把这些人看作只是局势真正稳定前的过渡。由于江苏光复时人手不够,没有办法才留任这些人。但是本质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在思想上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的需求;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留着前清官场丑陋的恶习、更无法真正理解新时代的新发展。

三个月前,都督府审计司曾派出专员到江苏内各地县政府督查账目,最终汇报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江苏共60个县中,共有16个县的账目查出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情形恶劣的三个县的县长直接以玩忽职守和贪污名目就地免职;账目有疑虑的县更有38个;最终只有六处县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而这还仅仅是这些前清官吏所熟悉的领域,就有如此多的不称职。在刘继业非常关注的新式教育中,除了江宁、苏州、江阴和常州四处地方的新式教育办的很顺利之外,江苏其余各县的新式学堂办得非常杂乱无章。

有的县城根本没有新学堂、有的县城直接将私塾的教四书五经的老师请来,挂上个某某新办小学堂的名号就充当新学堂了。实际上里面教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更有甚者,通过民政部之手下发的教育经费也被各地县长私自挪用,问题非常多。

这些问题刘继业都曾专门与张謇探讨过,不过大部分都被张謇认为是管理上不可避免的‘成本’。除了在处理那几个实在恶劣的县长问题上达成一致,张謇并不认为有由省政府建立全面监管各地县长的制度的必要,反而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地方自治’,在于用地方的士绅们来监管这些地方官。

这便是张謇与刘继业在思想上的分歧在政治抉择中的表现。

正是因为在民政部体系下,这些前清官吏在办理新式教育上极为糟糕的表现,才促使刘继业决定与袁世凯谈判将最为重要的教育领域的管辖划归都督府。

也正是因此,刘继业并不怎么愿意参与张謇的话题当中。

也是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

张謇也意识到在前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