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0章 大名第一条铁路

李逐浪之所以没有跟着洛璃去南齐,是因为他有着更重要的计划,这几天,他留在临海,将几乎所有的能工巧匠全部召集过来,开始共同实施一个宏伟的计划。

阳光透过葱郁的叶顶洒落,轻柔地点缀在一群忙碌的人群身上。这是一群身着古代服饰的工匠们,他们的面前站着一位手拿着图纸的年轻人——李逐浪,一个意外穿越到这个古代世界的现代人。

“各位师傅,铁轨需要严格按照这个图纸来制造,每一段都必须保证光滑、坚固和精确对接。”李逐浪手持一卷精细的图纸,上面画着铁路铁轨的设计图,他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

工匠们围拢过来,虽然对于这些新奇的东西感到困惑,但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探索未知的光芒。他们是经验丰富的铁匠、木匠和石匠,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铁路这样的建设,但对于制作工艺还是颇有信心。

“铁轨要一直延伸到那座山的另一侧,我们会先修建一个模型,然后再逐步扩展。”李逐浪指向远方,那里群山环绕,一片未开垦的荒野。

铁匠师傅挥舞着手中的锤子,热火朝天地敲打着炽热的铁块,火花四溅。木匠们则正在砍伐树木,准备制作轨枕和支架。李逐浪不仅带来了铁路建设的知识,还带来了许多现代的建造理念,比如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作业等,尽管这些概念在古代听起来非常陌生,但他尽力用简单易懂的言辞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逐渐被这些工匠们接受。

他指挥着工人们测量土地,铺设轨道,并且自制了简易的水平仪和经纬仪,来保证铁路的直线和平整。一条条木质轨枕被铺设下去,铁轨紧随其后,用铁钉固定在木梁上。

“记住,铁路的每一段都要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每一个接缝都不能有丝毫的错位。”李逐浪反复强调着。

日复一日,夜以继日,一个现代人带领着古代工匠们创造的奇迹逐渐成型。虽然他们所用的工具远不如现代精密,但在李逐浪的指导下,他们的技艺和对细节的追求让这条铁路的建设变得越发可能。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尝试后,第一段实验性的10公里铁路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铺设完成。一辆由牛拉动的简易车轮缓缓从铁轨上滑过,尽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火车的速度和负载,但这一刻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李逐浪站在铁路旁,望着他的这些挥洒汗水的工匠们,心中充满了骄傲。

按照他的计划,将要修建一条从临海港到海西昌东地区,再延伸到白银的的铁路,总里程超过四百多公里,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铁路将沿线的石油和矿产,源源不断的运到临海城,运输效率的提升对于今后临海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现在的北疆来说,还有着一个别人认识不到的作用!那就是带动就业,在李逐浪看来,如今的北疆百废待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北疆百姓主要依靠的农业又在今年的雪灾中损失惨重,粮食的输入主要依靠外援,既然农业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那么李逐浪就打算另辟蹊径,以工业带动发展,临昌铁路的修建,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项空前浩大的工程,可以说不比修建长城的工程量小,因此所需要的工匠和民夫的数量也是十分巨大的,李逐浪的设想是将临海港作为贸易出海口,利用繁荣的贸易赚取大量的货币,手里有了钱,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投资在铁路建设,大量的货币通过工程招工的形式,作为报酬发放到工人的手中,提升北疆百姓的收入水平,同时大量人口聚集在铁路沿线,又可以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而百姓手里有了钱,就可以用来购买粮食和工业产品等生活物资,甚至在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还可以尝试性的开发房地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彻底的盘活北疆的经济发展!

当然,这幅宏伟的蓝图,如今的关键点还在能否成功的解决目前北疆的粮食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如果这波不能让北疆百姓渡过难关,大家都饿死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那后续的经济发展就是一场镜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