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7页

牛登顿时更加热情起来,如果林志超是那种‘满足现状’的船东,他可能会印象很差;但如今林志超敢在航运低谷时造船,说明他非常具备眼光。

而且看这个样子,牛登知道,林志超很快就会超越奥纳西斯的船队。毕竟一次性打造八艘十万吨级别的油船,这份实力已经是‘世界船王’级别的了。

“没问题,你们随时可以来谈合作!”

正当两人聊天时,一位美国人来到两人身边,并对林志超说道:“林先生,一起聊聊?”

林志超随即笑着说道:“当然,麦克莱恩先生!”

来人正是‘集装箱之父’、‘海陆联运’的创始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两人自然是有过交集;当年林志超在1954年便发表了《论集装箱海运的未来》,而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在1956年则真正实践来论证。

不过因为林志超是香港人,且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并没有引起重视。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端着红酒杯,示意一下后,说道:“林先生,你依旧看好集装箱海运嘛?”

林志超用红酒杯回应,并说道:“当然,集装箱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的优点是运费成本低,货物保护完整,海陆一体运输方便。我知道,海陆联运因为纽约码头工会很强、反弹很大,再加上集装箱航运刚萌芽还在摸索阶段,所以贵公司并没有赚到钱。是吗?”

纽约码头工会,自然要为码头工人考虑,而集装箱运输就是减少了装卸货人力成本,不闹腾才怪。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顿时感觉找到了知音,越聊越起劲,他说道:“那林先生觉得,该怎么才能将集装箱运输发展起来?”

林志超思考了一下,说道:“美国各港口之间的集装箱运输,会惹恼工会。但如果通过海外的集装箱运输,让世界航运都看到其优点,那么来自码头工人的阻力,将不再是海陆联运一家承受。亦或者,如果国家层面需求集装箱的运力,那么一切也不再又阻力。当然,这些都是要等待机会的,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先生如果有经济困难,我不介意投资海陆联运。”

趁机入股也不错!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说道:“海陆联运的财务倒还没有困难,只是集装箱航运很难赚到什么钱!林先生在香港做航运,那边是否有机会?”

林志超摇摇头,说道:“这里面牵涉的利益很大,我虽然看好集装箱货柜码头,但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港府很难同意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

他说的是实话,如果林志超向港府提出发展货柜码头,势必会受到来自怡和、太古的压力,因为他们是传统码头最大的获利者。再加上,世界货柜运输前景不明,港府也不会同意的。

也就是说,除非集装箱发展已经明朗,港府才会考虑的;在这之前,是不会为了林志超大开绿灯的。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说道:“那有些可惜了,香港是亚洲航业的中转站,若是能有一个集装箱货柜码头,势必能一举将这个模式在世界风行。”

林志超说道:“相比香港,欧洲更比较能接受,荷兰的荷兰鹿特丹,是最合适的机会,麦克莱恩先生可以尝试一下。集装箱运输可以缩短美国至欧洲的货物运输时间,届时可能有很好的广告效果。”

麦克莱恩立马说道:“确实,感谢林先生的这个建议!”

其实,对于货柜码头,林志超并不打算强求,提前去和怡和、太古火拼。反正在将来,他一定是香港最大货柜码头权益拥有者,因为九龙仓、和记黄埔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所以,没有必要太早的表现出——咄咄逼人,那样反而会引起英国人的警觉。

老祖宗的话是没有错才——高筑墙、多积粮,缓称王。

有了这次交际后,林志超和麦克莱恩倒是成为了朋友,两人打算明天私人会宴。

……

结束纽约之行后,林志超回到洛杉矶。

他现在每次到了纽约,都有不少朋友邀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