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迈万德的血战

1878年6月,依托屯于阿富汗边境的雄兵,俄国使团来到阿富汗。俄国特使斯托莱伊托夫将军提出要求,欲与阿富汗签订同盟条约。为寻求庇护,希尔·阿里接受了俄国提出的条约草案,于8月正式与俄国结为同盟。彼时的英国首相是迪斯累利,他的保守党政府带有强烈的反俄色彩。迪斯累利将对抗俄国的使命交给了1876年就任英属印度总督的李顿勋爵。李顿有一套“小物体总被大物体吸引的理论”。按照他的理论,“如果阿富汗不被英国吸引,肯定会被俄国吸引。在两个有同等引力的物体之间,运动着的那个物体的引力总要大于那个不运动的物体的引力”。意思简单明确,“运动着的”俄国必然要吸引“不运动的”阿富汗,阿富汗在英国和俄国之间不可能保持平衡关系,英国的责任就是尽快将阿富汗这一俄国人的工具粉碎掉。俄国使团的出现引起了李顿的愤怒,他要求机会均等,要求阿富汗接受以尼维尔·张伯伦为首的英国使团。

希尔·阿里将俄国看作可以信赖的盟友。由于已经与俄国结盟,希尔·阿里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英属印度政府向希尔·阿里寄去信件,语含威胁:“假如殿下匆匆拒绝现在向你坦率伸出的友好之手,将总督阁下的友好意愿当作毫无价值,迫使他把阿富汗看成已经自动脱离同英国政府的联盟和支持的一个国家,那将使总督感到实在的遗憾。”李顿要求,阿富汗不得与俄国保持关系。1878年9月,张伯伦使团在上千英军的护送下出发前往喀布尔,遭到阿富汗人的阻拦,被迫退回白沙瓦。11月,英国向阿富汗发出最后通牒。等不及希尔·哈里的答复,李顿便决定用战争的方式,解决英国与阿富汗的冲突,从而打击俄国在亚洲的势力。于是,英国人表示不能容忍阿富汗与俄国结盟,随即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进攻阿富汗。

希尔·阿里按照同盟条约向俄国求援,俄国却要求阿富汗与英国议和,原因是俄国目前无法援助。俄国特使斯托莱伊托夫将军写来信件:

沙皇陛下把你当作兄弟,而你在阿姆河彼岸也应该表现出同样的友谊和兄弟手足之情……沙皇陛下希望你不要让英国人进入你的国境,而是像去年那样用欺诈、哄骗的手段去对付他们,直到目前寒冷的季节过去为止;那时全能的上帝的旨意会向你显现出来——那就是说,俄国政府将会前来帮助你的。

跟第一次抗英战争时一样,俄国人又一次出卖了阿富汗。希尔·阿里等不到俄国人的援助,英国人的大炮已经轰开了阿富汗的大门。1878年11月,英国殖民军3.5万人分三路入侵阿富汗。南路英军向坎大哈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于1879年1月8日轻取该城;中路英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马上迂回到阿富汗军队侧后,迫使其后撤;北路英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富汗军队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富汗军队奉命撤退,英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南路英军占领坎大哈后,进逼喀布尔。阿富汗大片国土沦丧,希尔·阿里听从俄国人的建议,逃出喀布尔,继续不断向俄国求援。临离开喀布尔之前,希尔·阿里将亚库布释放出狱,任命他为摄政。

希尔·阿里逃到巴尔赫后,继续与俄国代表谈判,甚至准备到圣彼得堡去见俄国沙皇。当时俄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富汗与英国摊牌。权衡再三,俄国以出卖阿富汗为代价,换取了与英国签订《柏林条约》,获得了瓜分没落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权利;然后,俄国断然拒绝出兵阿富汗。得不到俄国的支援,心力交瘁的希尔·阿里陷于绝望,不久病死异乡。英国人对此倒是心满意足,有人特意写诗:

当我一想到希尔·阿里长眠在墓中的时候,

他是怎样被出卖,心肠欲碎,死在异教徒的朋友和敌人之间,

英国人把他从王位上赶走,他的客人——俄国人却耻笑他,

我对报复已是心满意足了,我看到上帝的旨意是再好也没有了。

希尔·阿里之子亚库布继承了王位。迫不得已,亚库布于1879年5月同英国人签订了《甘达马克条约》。《甘达马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