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在曾经群情沮丧的陇海前线,蒋介石召集将领们开会,说明情况,要求各部队坚持苦撑,以等待战局的进一步好转,同时他下令将阵地向后收缩。

阵地收缩后,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继陈诚师后,又大批抽出重兵投入津浦线,其中包括教导一师、教导三师、第一师等部,在蒋军里都属于主力部队。

除此之外,蒋介石另从湖北调李蕴珩部参加胶济线作战,从广东约请的第十九路军(即“蒋蔡军”)这时也准备用于津浦线的反攻。

蒋介石的电信机构为老蒋立下汗马功劳,阎锡山的电务组亦不是吃素的,石友三给张学良的密电、蒋介石和十九路军的往返电报均被其截译。

石友三走到这一步,已是积重难返,无法补救,引起阎锡山充分重视的是十九路军的北上增援。十九路军具备着北伐时期“铁军”第四军的骨血,其战斗力之强,从在衡阳击溃张桂军就可窥见一斑。闻听十九路军北上,沿途的蒋军各部官兵无不面有喜色,士气为之大振。

阎锡山坐不住了,他对这一消息感到十分焦急,并且认识到必须速战速决,在十九路军到达指定位置前,就将津浦线上的蒋军予以击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傅作义已经在津浦线受挫,阎锡山没有把握独自搞定这件事,必须借助于冯玉祥。阎、冯的结合本来就是一场错误的“婚姻”。从冯玉祥开始,大多数西北军将领都对阎锡山心怀忌恨,认为他“为人柔奸欺诈,乃是多年为人所公认的大滑头”。如果冯玉祥不是受了韩、石倒戈等事件的刺激,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与阎抱团取暖。之后两人虽然结成了暂时的联盟,但仍旧貌合神离、各怀异心。

从来的“政治夫妻”,都是“势孤则暂时相顾,力充则互争雄长”。现在阎锡山“势孤”了,想到冯玉祥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

在和周玳商谈一番后,阎锡山亲自写了一封长达十余页的信,并准备了五十万元现款和大量弹药、面粉,让周玳一并带去给冯玉祥,以便敦请冯玉祥指挥西北军在陇海线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

<h2>子鱼论战</h2>

在兰封以西的罗王车站,周玳见到了冯玉祥。周玳先是透露了十九路军即将北援的消息,接着说:“若是一直这样相互对峙,旷日持久,殊非良策。”

周玳建议冯玉祥,趁蒋军各部全力北调,后方异常空虚之机,从陇海线抽调六个至十个团的有力部队,组成大纵队,并以孙殿英为前导,向徐州实行大迂回,以抄袭蒋军后路。

周玳预计,如果西北军、晋军能够按照这种办法在陇海、津浦两线实施协同进攻的话,“敌军必然受挫,我军趁势进取徐州,直捣南京,纵然不能活捉蒋介石,也可以隔江而治,平分天下”。

周玳没有想到,冯玉祥看了阎锡山写的信,又听了他的话,竟然泪如雨下,哭了。

冯玉祥的部下对此场景大多见怪不怪,更有甚者还会争相仿效,唯晋军中难得见到这种奇景,周玳一时不知所措。

冯玉祥梨花带雨般地哭了好几分钟,才对周玳说:“百川老弟(阎锡山)不知道我后方的部队都是新兵吗?这些青年未受锻炼,若令其突攻徐州,是谓‘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是白白叫他们送死吗?”

之后不管周玳如何再三解释发动攻势的必要性,冯玉祥都置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

冯玉祥到底在想什么,也许从他的幕僚的私下谈话中可以看出端倪。当周玳带着钱物弹药来到兰封时,幕僚们便悄悄议论开了,说:“阎锡山就是会‘急来抱佛脚’,他要早些时候送来这些东西,孙连仲不就打到蚌埠了吗?津浦线哪里会沦落到今天这样的情况。”

幕僚们认为,阎锡山之所以在械弹粮饷的供应上“拖后腿”,是因为自知晋军力弱,又不愿意力量更强的西北军率先拿下徐州,取得胜利。冯玉祥起初对这些说法还表示不同意,说阎对他是真诚的合作,可是冯的气量其实也不大,很快他就和幕僚们有了一样的感觉,说:“阎百川(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