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尾声

史册固然浩瀚,终是冰山一角。迷蒙的历史尘埃,不知湮没了多少意味深长的秘密,混浊的历史长河,不知辜负了多少壮志凌云的雄杰。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李纲在开国宰相的职位上果然未能待长。

由于他坚持主张圣驾留驻中原督师抗金,搞得赵构十分恼火。黄潜善、汪伯彦乘机发难,撺掇赵构撤销了李纲力主设立的位于抗金前沿的重要军政机构河北西路招抚司以及河东路经制司。李纲痛陈利害,赵构置之不理。李纲忍无可忍,愤然提出辞职。赵构装腔作势地略作“挽留”,即行“恩准”,除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宵宫。李纲再次被一撸到底,从任相至罢相,此番他入朝执政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七十五日。

李纲既去,许翰随之亦落职宫观。朝中无人再敢公然阻挠赵构巡幸东南,宋朝固守中原收复失地的战略大计遂成泡影。

次年七月,威震敌胆的老将宗泽病逝,金朝更加肆无忌惮,倾巢出动进取江南。赵构被追打得屁滚尿流无处安身,甚至一度亡命海上。

幸有韩世忠、岳飞两位后起之秀于危难之中崭露头角,先后在黄天荡和建康府摆开战场,重创金军,方使赵构摆脱逃亡窘境,获得喘息时间,在江南逐渐站稳了脚跟。此后,南宋王朝守着半壁河山,又延续香火一百五十二年。然而中原的大片国土终未得归宋朝版图。赵佶、赵桓父子亦终于归国无望,在极其凄惨的境遇中,双双做了异乡之鬼。

比起其父其兄,赵构堪谓有福。皇室宗脉在靖康之难中悉数蒙尘,独其衔命在外,捡了一个大便宜。赵构的前半生曾多次履险,却一次次地皆绝地逢生化险为夷。建炎南渡后,虽然外患未绝,却尚可划江而治。易守难攻的长江天险,以及江南雄厚的国力资源,奠定了南宋与金朝形成长期对峙格局的军事、政治、经济基础,乃使这位高宗皇帝得以偏安于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在位三十五年,寿达八十一岁,头戴中兴之主光环,享尽人间荣华尊贵。

因而晚年回首生平,赵构颇以当年南渡决策之英明而自鸣得意。如果依着李纲那个榆木疙瘩,硬要不自量力地与金军鏖战中原,谁知道会打出个什么结果,弄不好可能连老本都得赔光。凡事总得有个取舍,有舍才能有得。不懂这个道理,焉能治理天下。

至于他所谓的念念不忘徽钦父子在虏营中的痛苦煎熬,中原父老在铁蹄下的悲泣呼号云云,无非是逢场作戏罢了。作为一个称职的皇帝,这点演技不可或缺。

上苍给予赵构的唯一惩罚,是让他绝了子嗣。

建炎三年二月某日,赵构正在扬州的行宫里与一个宫女热烈交欢,忽有宦官仓皇入报,金军已杀到附近的天长军。这么一惊之下,龙根骤缩如蛹,从此赵构在寝宫中便雄风尽失一蹶不振。宫廷上下搜尽天下奇方,依然是回春乏术。由是赵构再无得子之望,而前太子赵旉已在苗刘之变后不久惊风夭亡。所以后来承接大宝的宋孝宗赵伯琮(后改名为赵眘),乃为由赵构收养的宋太祖之后裔。这个无可奈何的选择,是赵构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李纲罢贬杭州后,再遭弹劾,又被远谪海南。其后虽得复出,却未再见大用。驱虏复国雄心,终成难圆之梦。漫忆毕生辉煌处,只在汴京一战中。曾几度,落日楼头,断鸿声里,问苍天无语,把栏杆拍遍。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他在备受冷落的寂寥中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八岁。

有意思的是,在李纲逝世之后,龙恩忽然浩荡起来。赵构像煞有介事地先赠其为太保,复赠其为太傅,并赐谥号忠定。仿佛他从来就没嫌弃过这位贤臣良将,从来就未否定过他是一根社稷栋梁似的。较之古时的比干、屈原,以及后世的岳飞、于谦、袁崇焕等诤臣的悲惨下场,李纲能得到这样一个归宿,已算是十分的幸运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以八十五岁高龄辞世之前的孤愤绝笔。李纲一生吟诗千首,其中不乏抒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