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月初三,赵桓临朝,谜底揭晓。赵桓决意守城,且要御驾亲征。

当然,这个所谓御驾亲征,只是一种名义。未来的战场就在汴京城下,御驾再怎么亲征,也还是待在皇城里。不过这个名义很重要,它起着强调皇上抗战决心的作用。这是赵桓昨晚一直思考到深夜,才下定了的决心。

本来,白时中与李纲的奏对,在赵桓的心里势均力敌难分伯仲,是朱后的那几句话,使赵桓的态度渐渐向主战一方倾斜了过去。是的,想我一座偌大的百年京城,难道连十天半月都守不住吗?只要能硬撑上他十来天,待各路勤王大军一到,何危不可化解?既然如此,何苦要跑?且不说弃城逃跑是件很丢脸面的事,单说举朝迁移,就非常麻烦,不是万不得已,能不动还是不动的好。再者,若果然能决战决胜守住汴京,他赵桓岂不从此威震八方,齐名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吗?

御驾亲征的诏书已由词官紧急草就,赵桓命近侍黄金国当场宣读。

宋朝自杨继业、狄青之后,能征善战之名将寡,而长于舞文弄墨者众。这篇诏书虽系急就章,却也写得板眼分明,掷地有声。赵桓在诏书中称曰:“朕以金国渝盟,药师叛命,侵轶边鄙,劫掠吏民。虽在缵承之初,敢忘托付之重?事非获已,师实有名,已戒六师,躬云天讨。”令人听上去大有壮志凌云誓与敌寇决一雌雄之势。

诏书读毕,赵桓宣布,命有司仿真宗幸澶渊故事,建立亲征行营,任命吴敏为亲征行营副使,兵部侍郎李纲、知开封府聂昌为参谋官,即日起从速整军御敌。

听赵桓宣布过上述诏令,丹墀下面一片寂静。许多大臣都对皇上突然表现出来的激昂姿态感到震惊和意外。

李纲闻诏后先是精神一振,旋即意识到事情恐怕不会这么简单。赵桓的决定并未得到大臣们的普遍支持,周围的这一片静谧就很能说明问题。他预感,一场针锋相对的舌战,马上就要在这垂拱殿上展开。

果然,老态龙钟的白时中在李邦彦、张邦昌的目视下,首先出班了。其实即使李张二人不看他,他也会第一个站出来。他认为这是作为太宰义不容辞的责任。

白时中向着赵桓持笏躬身,干咳两声清了清喉咙,便开口提出了异议。他没想到皇上的战意如此坚决,甚至还要御驾亲征,苍老的声音里不免带出了些许悲怆:“微臣白时中启奏皇上,微臣以为,目下金军锋势正健,为社稷安危计,我朝之进退尤须慎重。皇上乃万乘之尊,不可率尔亲征。应对危局当取何策,皇上不妨广听众议后再做定夺。”

白时中既已打出了头炮,李邦彦便也出班附和:“微臣以为白太宰老成持重言之有理,恳望皇上三思。”张邦昌左右观望一下,正琢磨着自己要不要跟着开口,不少大臣已纷纷出班,七嘴八舌地表达了不赞成坚守汴京与金军硬拼的主张。

许翰见状愤从中来,心想朝廷真是瞎了眼,如何就高官厚禄地豢养了这么一群蝇营狗苟的窝囊废。他按捺不住地正要发言,李纲已迈步出班朗声启奏:“启禀皇上,微臣以为,金军无端犯我天朝,我大宋断无示弱之理。皇上天纵英明英雄气概,御驾亲征乃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之举,无可非议。况今已事急,再无彷徨时间,君意既定,幸勿动摇。”

许翰马上附议:“李侍郎所言极是。金人灭我大宋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大宋除背水一战外,别无自救之途也。”随之,何栗、孙傅、李若水、梅执礼等大臣相继出班,皆力主守城抗金,坚决支持皇上以御驾亲征的方式,形成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抗战指挥中心。

白时中、李邦彦那帮人岂肯退让,纷纷口气强硬地反驳,于是两派大臣就在赵桓面前展开了唇枪舌剑的大辩论。论战的双方一个个都指手画脚面红耳赤声色俱厉,喷得唾沫星子满天飞。平日里无比庄严肃穆的垂拱殿上,顿时乱哄哄地吵嚷成了一锅粥。

大臣们这么各持己见地一争吵,就把赵桓的心给吵乱了。他本来是没有主见的,又是初掌国事,对朝政军事情况的了解,基本上还属于两眼一抹黑。无论要战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