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十八

宣和二年,桂菊怒放、枫叶流丹的深秋时分,大宋朝廷的一纸招安诏书,由时任殿前太尉的高官陈宗善作为传诏特使,送到了梁山泊寨中。

这是朝廷在平息梁山泊叛乱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策略转折。

赵佶从倾向于战转到倾向于抚,拍板做出招安的决定,其间自有一番缘由。

童贯在统兵征剿梁山泊前,是在丹墀上对赵佶拍着胸脯说了大话的。不期损兵折将,败绩而归,不唯担心赵佶怪罪,在颜面上也是无光。因此,回京后童贯未敢直接面君复命,而是先悄悄地去殿帅府找了高俅。

高俅是奉命为征剿大军督运军粮的,粮草被烧是部队无法继续作战的重要原因,如果追究开去,他要为这次战败担负的责任,毫不亚于童贯。这些日子他也是惴惴不安,童贯回师后不来找他,他也会马上去找童贯。

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见了面一拍即合,高度一致地认为,应当正面地充分地肯定此次出征的战绩和意义。对于某些有损于朝廷声望、禁军军威的事情,必须严加保密,不得外传,亦不必过细地向皇上奏报,以徒增皇上之烦恼。这不是糊弄皇上、欺瞒臣民,而是维护皇上和朝廷声誉的需要。这两个平素在势力范围利益多寡等许多事情上多有争斗的权臣,对于能够在这件大事上心照不宣地达到高度默契,感到十分高兴。

为了增强他们编派的那些瞒天过海、推卸责任的说辞的分量,两个人还一同携带重礼,连夜秘密拜访了首席宰相蔡京。老奸巨猾的蔡京与这两个人,特别是与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童贯,在官场上亦不乏钩心斗角处。但就整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而言,他与童、高二人毕竟还同属一个阵营。朝中倒蔡的暗流一直汹涌不绝,在与政敌的较量中,此二人都还是老蔡京用得着的力量。所以一俟童贯、高俅将请老太师在皇上面前多加美言的意思道出,蔡京即做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姿态慷慨应允。

次日赵佶临朝,童贯、高俅先后出班启奏,面不改色地禀报了业已编造好的征剿战况。

他们奏曰,此次朝廷派遣十万大军征剿梁山泊贼寇,决策英明,意义深远。官军深入寇区浴血奋战,前后数阵共歼敌万余,总的说来是战果赫赫。不过因梁山泊一带地势极为复杂,且逢盛夏酷暑,官兵多有水土不服者,粮草亦因遭连日大雨,受潮霉变难于接济,故而尚有部分残寇流窜于穷山恶水间,未能一鼓荡平,是为大胜中之微憾也。俟我朝天兵略作休整,补充给养,择机再行讨伐,扫灭梁山泊贼寇,乃指日可待之事矣。

徽宗赵佶纵然昏聩,也还不至于听不出征剿大军并未达到预期的作战目标,龙颜便生不悦之色。正欲开口诘问,早有蔡京出班,口称老臣有言启奏。赵佶只好让他先说。

蔡京向左右朝臣扫视一眼,徐徐奏道,童枢密此番挂帅出征,身先士卒战绩卓著。高太尉负责督运粮草,亦是殚精竭虑,劳苦功高。之所以未能尽扫残寇生擒贼首者,盖因暑热多雨、瘟疫流行、天时不利,实非将士征战不力也。此役虽然未奏全功,然大军到处贼寇丧胆,更兼水陆各军皆歼敌数万,已从根本上挫动贼寇元气,令其从此难成气候,尽显颓灭之势矣。所以此次征剿梁山泊之结果,当视为我朝我军之重大胜利,实乃可喜可贺,堪谓可褒可奖也。

朝臣中的一帮趋炎附势者见蔡京如是说,谁不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就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出班启奏,顺着蔡京的意思,对征剿战果予以高度评价,大加吹捧颂扬。那些正直之士虽对此中就里冷眼看穿、心知肚明,在这种情况下却不便直言驳斥,引火烧身,唯在心里暗自哂笑而已。

徽宗赵佶一来是不愿拂了蔡京及众臣的面子,二来也觉得蔡京说得有些道理,遂转愠为喜,顺水推舟地对童贯、高俅勉励有加,传旨从国库调拨银两,奖赏参战部队官兵。童贯、高俅征战失利、大败亏输的重大罪责,便这样被轻轻掩过。

退朝后,童高二人又各备美姬重金,密往蔡府再行酬谢。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征战败绩这样的大事。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