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 以恩止杀是一步好棋

<h3>1</h3>

长寿元年(692),武承嗣夺嫡不成反被罢免了宰相之职。

遭此际遇,武承嗣不禁一肚子的委屈与懊恼。他知道,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吓破了胆的李旦并不是他的对手,让他心生忌惮的是那些忠于李唐的旧臣。

如今李昭德成了武则天身边的大红人,而自己的宰相大权反倒被一朝剥夺,眼看太子之梦就要破碎,武承嗣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就在此时,以来俊臣为首的酷吏向李唐旧臣发起了来势汹汹的第二轮攻击波。

这一次行动的主攻目标,是朝中七位素负声誉的大臣。其中三人是宰相:冬宫侍郎裴行本、地宫侍郎狄仁杰、凤阁侍郎任知古。其余四人是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

来俊臣控告这七人犯下谋逆大罪。这次行动并没有提出嗣君的问题,只是提出七个人犯的是谋逆大罪。被来俊臣指控的这七个人中,数狄仁杰和魏元忠的声望最高。七位大臣同日被捕。消息传出,洛阳城群情惶惶,不知又有怎样的惨剧将要上演。

洛阳城也随之实行全城戒严。南衙,金吾军增加了戒备人员。北门,由来俊臣通知,加派一位中郎将担任值日。山雨欲来之势,使得神都洛阳如临大敌。武则天深居于西苑的五凤楼,外面的紧张情形,她也只是听上官婉儿在自己面前说了一些。

朝中的大臣有四五人请求觐见奏事,都被劝回避,这是武则天即位之后很少见的事。武则天此举让朝臣们大为疑惑,他们虽然对女皇的私生活有着各种猜测,但是武则天对政事却是从来不含糊的。今日出现这种局面,不知是何原因?

散朝后,魏王武承嗣没有跟随朝臣们的脚步走出朝殿,而是在大臣们的目光注视之下独自离开了人群。他一脸凝重,在太监们的导引之下,步履匆匆地进入了内宫。

那些心忧七大臣命运的官员们私下窃窃交流。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能做的,也只是在宫门外等待最后的结果。

武则天将武承嗣召入内宫,是要问一问七大臣的情况。武承嗣告诉武则天:“狄仁杰等人谋反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他与魏元忠在人前自称‘李唐旧臣,思复故君’是确实存在的。”

“他们有谋反的行动吗?”武则天问。

“还没来得及实施,估计正在策划谋反。”武承嗣以肯定的语气回复武则天。

“陛下,叨天之幸,我们在事前就破获了这一惊天阴谋,否则等到他们举事,会比徐敬业当年的声势更为浩大。实在让人想不到,朝中居然会出现七大臣同时谋逆。”武承嗣故意将语气拖长加重,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武则天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别样滋味,她不免怆然低语道:“狄仁杰他们一伙,都是由我一手栽培起来的,我让他们从身份微贱之人成为权力世界的高官显贵,我将帝国的命运交于他们手中,想不到他们居然会在羽翼稍丰的时候,合起伙儿来谋逆于我。”

主审狄仁杰的是来俊臣,而主审魏元忠的是侯思止。从审讯的整个过程来看,无论是对狄仁杰,还是对魏元忠,来俊臣等酷吏都不敢采取先斩后奏的极端方式,而是千方百计地诱导或是逼迫他们承认谋反的口供。

来俊臣对他们说:“在尚未受皮肉之苦前,先承认罪行,这样对各位都有好处。”

七位身陷牢狱的朝臣对来俊臣等酷吏的审讯手法早就如雷贯耳,尤其是来俊臣,他常在刑部的僚属面前炫耀自己的酷辣手段。他于人前吹嘘,只要犯人交到自己手里,就不怕他们不招供,不怕他们不认罪。自己有十大枷,他们能挨过几枷?就算铮铮铁骨过了十枷,自己还有十大刑,他们又能挨过几刑?所以那些犯人到了他的手上,只有招供认罪一条路可以选择。

当来俊臣让武士们从两廊将刑具搬出来,陈列于堂上示威时,那些如厉鬼凶魔般的行刑者们发出来自地狱般的呼喝声。在狄仁杰看来,这是最庸俗的示威,最低级的做派。狄仁杰看着趾高气扬坐在上首的来俊臣,不由自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