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四章 失去控制的权力天平

<h3>1</h3>

<b>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许敬宗生病,辞去中书令,但他仍是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仍旧掌握宰相的大权,也兼任兼修国史。事实上,这时候著述国史的工作已经交由他人接管。</b>

<b>举行封禅大典时,许敬宗和李一起荣膺封禅史。回到京城以后,他走路都变得非常困难,那时的他已经是75岁的老人。他和长他两岁的李,分别获准每天早朝时,可以骑小马进入宫门。没有获此恩宠的人,不论他的年纪有多大,不分春夏秋冬,不分晴雨,进入宫门后都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距离。</b>

<b>没过多久,因年老体衰,许敬宗就辞去一切官职,月俸则依照旧时的官职支给。</b>

<b>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武后的另一条臂膀许敬宗也死了。享年81岁。许敬宗居然能混到寿终正寝,他在权力系统中混日子的功力也算一流了。要知道很多人,就算是天天烧高香,也混不到他这一步。高宗皇帝为他致哀,特别废朝三日,并命令文武百官至许敬宗家里行哭礼,追赠许敬宗为开府仪同三司兼扬州大都督,遗体特准陪葬昭陵。</b>

<b>许敬宗死了,最心疼的人是武后。自己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了这个世界,这让她觉得无所适从。既然人死不能复生,那就给他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高人一等的一生这样的盖棺定论吧!</b>

<b>活着的时候有官衔,死了的时候好歹也要混个谥号。谥号,不是随便给的,搞不好就会自找羞辱。</b>

<b>“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就是说谥号是很讲究的,是一个人一生的盖棺定论,是一种惩罚性的定论。</b>

<b>在高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许敬宗就是东宫旧人,跟在李治后面混日子。后来许敬宗作为武后的忠实盟友,与李义府双双力挺她为后。</b>

<b>许敬宗在太宗时期,几起几落,而在高宗朝可以说是一路顺,尤其是成为坚定的挺武派。当时宰相班子成员里能和许敬宗相提并论的,只有李。但李后期还是很低调的,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除了带兵上战场,拔掉了东边的“钉子户”高句丽,回到长安城基本上就是拢着袖子晒太阳,泡功夫茶。</b>

<b>李义府倒了,许敬宗却能够不倒;李义府死了,许敬宗还活得好好的。除此之外,他的物欲、色欲和名利欲,与李义府也有得一拼。</b>

<b>不同的是李义府想尽办法去祸害别人肥自己。李义府受宠而骄,大胆地卖官受贿,最终将自己逼入绝境。许敬宗虽然也有强烈的欲望,可他并不像李义府那样为所欲为。许敬宗将自己阴狠的个性完全用在了家人的身上。对于许氏家族而言,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b>

<b>也就是说,许敬宗比李义府崇高无私多了,他祸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b>

<b>他把女儿嫁到蛮夷之地,以解决当地人娶媳妇难的问题。穷归穷,砸锅卖铁也要给足彩礼。身为吏部尚书,且自认为颇有儒家的休养,居然为了贪图利益,将自己的女儿卖给了未开化的蛮族,实在是有损高级官员的颜面。</b>

<b>他贪图数目庞大的聘礼,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蛮夷酋长之子。许敬宗因此受到弹劾,左迁到郑州担任刺史。这事如果放在穷人家还可以理解,贵为宰相还差嫁女儿的那两个钱吗?</b>

<b>后来他又把另一个女儿嫁给奴隶出身的将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公平。</b>

<b>后来重新回归京都,恢复礼部尚书的职务。不久,许敬宗又把另一个女儿以巨额的金钱为代价,嫁给了旧日蛮族的大将军。作为位极人臣的官员,居然会为了钱财牺牲亲生女儿的幸福,可见其逐利之心已经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b>

<b>有了先前遭贬又回归的先例,朝臣们畏于许敬宗的势力,已经没人再站出来说出不满的话,可是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