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三三章 得徐州 思财路

吴嘉卫在南京官场上以敢言着称,做事很少考虑官场上的成规,尽管每次说话都是切中要点,在这浑浑噩噩的官场上总能刮起一阵旋风,偏偏所言之事都能颇为圆满的解决,所以就有了个能员的评价。

但这股冒失劲却总是让人不放心,南京兵部尚书几次想要写折子推荐这位同僚升职,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上奏,其他的高官勋贵也是差不多的意见,这样冒失的人,做事实在是让人不放心,现在压在手下,给自己做开路先锋,万一事情不妥还可以用来帮自己摘干净责任。万一升官上前去,自己保举要担待责任,而且官职高了自己也挟制不住,他要再犯了什么愣头青脾气,再和大家有什么妨碍那就不好了。

不过吴嘉卫却真是有些耿直之臣的意思,尽管一直没有升迁,说话却还是秉公直言,没什么避讳的地方。

这次徐州砀山卫贩私盐被方家告发,南京的兵部尚书、守备、镇守太监合议多日,总也拿不出个处置的章程,派士兵去弹压,现在是处处吃紧,还在跟北京打官司,调走了兵马,但是钱粮很多还要在南京报销,双方都快扯破面皮了,也没法召集新军,现在压根是没有能动用的兵力;若是派文官去问罪,现在可不是前朝,一个文官就能吓得武将魂不附体的时候了,现在这些丘八一个个飞扬跋扈,横不把老爷们放在眼里,搞不好就要激起哗变。

不管是谁提出这处置的方案,到时候若是出了乱子,那可就是提出方案那人的责任,天下这个局面,和兵乱扯上干系的事情,罪过是最大的,谁也不愿意多说一句多余的话。

还是这吴嘉卫耿直敢言,直接慷慨陈词的说道:

“既然山东总兵李孟已经是在兖州府和淮安府都驻扎有兵马,听闻归德府他也有兵驻扎,那这徐州一地等于是他夹袋中物,不若让这李孟派兵前往替代,这等军兵对驻扎一地最为看重,咱们只需要下个文书,等着那山东军兵和砀山卫冲突就是,反正也是给方家一个交待!”

和山东孔府以及京师那些不知李孟底细的人不同,南直隶的这些官员可是知道李孟兵马的横行霸道,原来就是屯驻在海州,可一段时间过去,莫名其妙的,山东兵居然是在两淮有驻军了。

这样的行事,这样的军将,却还如此低调,南京的这些高官都觉得李孟此人实在是有问题,将来没准会闹出什么乱子。

既然是如此危险的角色,还是少和他扯上关系的好,特别是让他进驻徐州这样的事情,将来如果闹了什么乱子,肯定会有所牵扯。

现在京师那边首辅好像是走马灯一般的换,尚书侍郎之类的职位也不保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派出去监军督师,然后再因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掉了脑袋,原来大家觉得在南京是被流放,去京师才算是正途,现在京师可就是个火坑,还是少些招惹为妙,在南京城这花花世界呆着多好。

每个人都不愿意多事,免得担责任丢了官位,尽管这件事情思来想去,也就是李孟出兵换防才是最妥贴的处置方法,但谁也不愿意先说出来,现在既然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这个二愣子傻乎乎的先讲出来了,那责任就是他的责任,大家看个热闹就是,以后除了差池,他那个侍郎的位置可也值不少。

这件事情讽刺就讽刺在,南京的各位高官知道李孟不让人放心,可不愿意让李孟来到徐州驻扎的理由,并不是李孟如何危险,而是怕担负责任,丢掉自己的官位。

既然吴嘉卫提出来,责任有人去承担,那大家都是皆大欢喜,毫无异议,总算是给那方家一个交待。

不过南京城内的高官们都是用看傻子的态度来看待这吴嘉卫,心想这位南京兵部侍郎看事情倒还准,怎么做事情却这么毛躁,不知道官场上常胜不败的法门就在少说话多磕头上吗,这吴嘉卫还拼命的把责任朝着自己身上背,真是嫌命太长了。

吴嘉卫当然也想再升几级,不过他从科举开始,郑家就在他身上投入了大把的金钱,还有许多见不得光的帮助,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是和郑家牢牢的结合在一起,根本不能忤逆对方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