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插曲2:防御工事

驾驭战车的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所向披靡的侵略者。侵略反过来刺激了防卫,尽管有时两者的力量并不对等。在和平的文明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的世界中,战车御者和在他们之后的骑马民族的到来造成了巨大的变化。在我们审视他们造成了何种变化之前,应当研究一下富饶土地的居民为保护自己从大自然那里收获的果实不受抢劫蹂躏,采取了什么办法。

耶利哥的考古发现证明,第一批农耕者有办法保护家园不受敌人侵犯,但敌人到底是谁却无从得知。他们是定期来犯,以抢夺存粮为目标的强盗吗?还是自己想种田,觊觎耶利哥的田地和永久水源的人?或者只是以烧杀抢掠为乐的匪徒?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惯于野外生活的人很少愿意安顿下来种田,也不知道怎么种。另外,虽然历史上不乏无意义的破坏行为,但抢劫的人一般都明白,靠抢别人收获的粮食为生比简单地抢劫掠夺好处更大。如果在耶利哥发生的是第一种情况的话,那么也许就不能仅把耶利哥的城墙和塔楼视为防御工事的三种形式中的第一种——避难所,而也应把它们看作防御工事的第二种形式——据点。

据点不仅是躲避攻击的安全藏身地,而且是积极防卫的中心;防守者在里面可以免遭突然袭击,也不会被敌方兵力上的优势所压倒,还可以以据点为基地,冲出去打退进攻者,把自己的利益所系地区控制在手中。据点与周边的环境有着共生的关系。避难所仅能提供短期的安全,只有当敌人无法久留或只找容易的目标下手的时候才有用。最好的例子是中世纪时期在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海岸边的高山峻岭上修建的“山顶之城”,那是用以躲避海盗来袭的。相比之下,据点所在地区必须有足够的物产,平时能养活一个军营的人,自身也要足够坚固、足够宽大,一旦有敌来犯,能装得下全军营的战士,给他们提供给养和保护。因此,建造者必须拿捏好分寸,不能为了省钱或轻敌而把据点建得太小,但又不能建得太大,造成人手不足,无法全面守卫据点的局面。派出十字军进行东征的那些王国就总是招不到足够的兵士去守碉堡,特别是在它们开始衰落之后。

据点和避难所的分别还在于它们各自的特点。避难所只要足够坚固,使攻击者感到要攻下它太费力气,因此知难而退就行了;住在用栅栏围起来的村子里的马陵人或躲在山顶堡垒中的毛利人不会遭到“突袭”或“群战”,因为他们的敌人没有围城的器械,也没有足够的给养,无法长时间在外作战。据点一般只有较为先进富庶的社会才修得起,作为据点的城堡必须顶得住自带粮草或能保证供给,并使用攻城器械的敌人的攻击。因此,据点墙内应当有水源,特别是如果建立据点的一个目的是保护牲畜的时候,另外当然还应有仓库和居住的地方。至为重要的是,它必须为守军提供积极防御的条件——要有能控制战场局面的作战平台以及坚实的城门,一俟时机合适,即可打开城门发动反击。

在火药发明之前,所有对据点的进攻都必须近距离进行。顾名思义,登城这种借云梯攀上城墙的最简单的攻击属于近距离进攻,但后来工兵行话中的“有计划围城”,即挖陷坑、使用攻城槌或投石机、建起攻城的高台等等,这些也都必须在近距离内进行。首先需要指出,用投石机常常费力不讨好,厚实的城墙能够轻而易举地承受依靠平衡重或反扭弹簧的机器发射的石块。而且,这类机器的投掷角度也无法使所投掷的石块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用火药发射的炮弹比过去所有的投石机器都更高明,因为它是平射,可以打击城墙底部,最容易使城墙坍塌。

因此,设计者总是力图把据点设计得使敌人难以接近城墙底部,给守军提供优势作战位置。耶利哥令人叹为观止的一个特点是,在城堡建筑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它的建造者似乎就预见到了它将面临的一切危险,为它提供了抵御所有危险的保护。无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