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章 秦汉学术

第一节 学校

古代士大夫之学,出于与宗教相合之哲学及官守;民间之教育,则随顺习俗,以前辈之所知所能者,传诸后辈;《先秦史》第十五章第二、第四节已言之。东周以降,社会之等级渐平,人民之好学者日众,士大夫所专之学,渐次被及于氓庶,此乃自然之势,无可遏抑。秦始皇帝及李斯,顾力反之,而欲复诸政教合一之旧,于道可谓大悖。汉兴,除挟书之律,设学校之官,既逢清晏之时,益以利禄之路,于是乡学者益众,学术为士大夫所专有之局,至此全破矣。此实古今政教之一大变也。

《汉书·武帝纪》: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诏曰:“盖闻道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sup>1大常其议与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儒林传》载弘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史记》作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大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大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史记》作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史记》作当。与计偕,诣大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大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史记》作“而请诸不称者罚”。制曰可。案《贾山传》:山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师古曰:“六国时魏也。”《董仲舒传》曰:“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则博士故有弟子,此时特官为增置耳。故公孙弘议言得受业如弟子,《本纪》言学者益广也。《儒林传》又云: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大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大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本纪》:元帝初元五年,诏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永光三年,复博士弟子员。以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此先汉大学之大略也。

《汉书·礼乐志》言: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磐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雍。《平帝纪》:元始四年,安汉公奏立明堂、辟雍。《萧望之传》:望之子由,元始中作明堂、辟雍,大朝诸侯,征为大鸿胪,会病不及宾赞是也。《王莽传》云: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儿宽传》云:武帝封泰山,还登明堂,宽上寿曰:“间者圣统废绝,陛下发愤,祖立明堂、辟雍。”《河间献王传》:来朝,对三雍宫。《注》云:“三雍,明堂、辟雍、灵台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元元年,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儒林传》云: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文献通考·学校考》谓“据《礼乐志》,则辟雍王莽时方立。武帝置博士弟子员,未尝筑宫以居之也。然考儿宽所言,与河间献王事,则似已立于武帝时,何也?盖古明堂、辟雍,共为一所。武帝时,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案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同。《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秋,作明堂于泰山下;《地理志》:泰山郡奉高,有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