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逃难的记录

《述怀》是杜甫自己的逃难记录。“去年潼关破”,安史之乱叛军破了潼关后,杜甫开始逃难,在战乱当中,他和妻子两个人忽然分离了。“妻子隔绝久”,不知道太太与孩子到哪里去了。现在我们已经很少会有这种经验。我常常听母亲讲,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她要从洛阳逃回西安,火车上全是人,她挤不进去,后来她就把我哥哥跟姐姐从窗户丢进去,她想,就算她上不去,可是孩子可以到后方去,丢到人家的头上,里面的人又把孩子丢出来。小时候听到妈妈讲这些,会觉得好笑,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恐怖的经验。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今年夏天草木都长起来的时候,他才得以脱身,能够往西走。杜甫这个时候从西安往甘肃逃,因为唐肃宗在甘肃继位。下面“麻鞋见天子”,因为在逃难,就用草与麻编了一双鞋子,见到皇帝的时候穿着麻鞋,“衣袖露两肘”,衣服已经破到两个肘都露出来。一个大臣见到皇帝的时候,还穿着麻鞋,衣服是破的。杜甫的诗里,透露的全是战乱中的悲剧,他对逃难的描写细致入微。李白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可是李白的诗中没有这样的描写。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朝廷很悲悯,杜甫接受了一个官位,也就是“拾遗”,所以我们今天叫杜甫为杜拾遗,他很感动,还是哭着接受了朝廷的恩典。在流离失所当中,皇帝对他还很有恩,“授拾遗”就表示有薪水了,虽然这个时候薪俸可能很微薄。“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日子还是很难过,过得很不好。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赶紧询问家人的消息,战乱中亲人流离,这是最要紧的事情了。“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听到大家讲到战乱里面中的灾祸,连鸡跟狗都被杀了,何况是人呢?“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住在这个地方,山里面的茅屋都是漏雨的,哪一家还会有窗户这些东西呢?

整首《述怀》杜甫都是在讲逃难:“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有一封信可能要到十个月以后才收得到。“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收到信以后,反而很害怕知道信里到底写什么,因为很可能是报丧。大概没有这样的经历的人,很难了解这种矛盾的心情。“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杜甫就是这样描写了自己作为难民的经历与心情。

杜甫不管怎么说,还是一位官员,还可以“授拾遗”,一般的百姓可能更惨。杜甫在写《石壕吏》的时候,是在关照比他的境况还要惨的人。因为有官位,在逃难当中,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保护的。可是《石壕吏》中描写到的老太太、老翁,一点屏障都没有。当杜甫特别为这些普通百姓讲话的时候,就将自身的经验扩大出去了。

《五古·北征》这首诗很长,我们讲其中的几句。我年轻时候最不喜欢杜甫的一些句子,就是下面说到的这些句子。像“妻子衣百结”,说太太的衣服已经一个个破洞了;“垢腻脚不袜”,没有水可以洗澡,所以整个人很邋遢。这首诗里写逃难逃到最后,终于见到孩子了,“平生所娇儿”,平常最疼的这个男孩,或者这个女孩,“颜色白胜雪”,皮肤很白,漂亮得不得了。可是孩子们看到爸爸,“见耶背面啼”,不愿意叫爸爸,背过脸去哭,因为“垢腻脚不袜”,脏得一塌糊涂,脚上连袜子都没有。“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在床前的两个小女儿,身上补的一块一块的,“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旧的官服已经被拆开来做了小孩子的衣服。他们做过官,现在已经完全落难。

这些部分,在年轻的时候真的没有办法懂,会觉得好烦,怎么脚上有没有袜子也讲半天。年轻的时候常常觉得诗应该很华美。经历过生命中的一些事情之后,会觉得大概生活里面最难写的就是这些细节了。在我童年的时候,也是逃难安定下来的感觉,在一个异乡落脚,家里六个小孩,真不晓得妈妈是怎么带大的。想到这些,会忽然想到杜甫诗中描写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