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月18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3月18日,1926年的这一天,发生了“三一八”惨案。1871年的今天,著名的“巴黎公社”运动爆发了。1921年的今天,波苏战争结束,波兰跟苏俄签订了《里加条约》。1959年大导演吕克·贝松出生,生日快乐。

<h3>| 三一八惨案 |</h3>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武力镇压北平游行示威的学生,造成47人死亡,史称“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讲的就是这件事。当年政府向青年学生开枪,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容忍的,学生虽然可能会因为被人挑动而冲动,但总的来说,不管哪一个国家的学生运动出发点都一定是爱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三一八”学生游行示威也确是如此。后来大家一直都把“三一八惨案”推到段祺瑞身上,段祺瑞当时虽然执掌北洋政府,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权。直奉战争之后,直系军阀被打败了,由奉系以及背叛直系的冯玉祥的西北军共同统治着北平以及北方。当时由于张作霖和冯玉祥两人互相争执不下,两个人其实也都没有较高的政治威望,最后共同请出了北洋皖系军阀的首领段祺瑞。段祺瑞为人比较清廉,威望比较高,所以把他请来当北洋政府的头儿。但实际上段祺瑞就是个傀儡,他除了能控制卫队——卫队其实也不一定完全都听他的——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张作霖跟冯玉祥手中,所以“三一八惨案”的这个账,应该记到那两位的头上。但是段祺瑞本人对这件事还是非常内疚,所以后来段祺瑞下野,去当了义工,终生都在为“三一八”事件赎罪忏悔。

<h3>| 巴黎公社的意义 |</h3>

1871年的今天,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实际上巴黎人民一直有战斗传统,在19世纪时就曾多次起来战斗,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以及各种歌剧中都有关于战斗和街垒的描述。但是巴黎的很多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起来革命,而这一次是第一次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所以很有纪念意义。巴黎公社最后以被镇压告终,但这次起义是在《共产党宣言》发布之后无产阶级觉醒的第一次战斗,被载入史册。巴黎公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诞生了一首著名的歌曲,至今仍然被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传唱,就是《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的意思就是共产国际的理想(国际大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h3>| 波苏战争与斯大林 |</h3>

1921年的这一天波苏战争结束,签订了《里加条约》。在大部分人印象中,波兰是一个弱国,多次被灭国,二战开始就亡国。苏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庞然大物,红军战功无数,以军功耀天下。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苏俄红军失败了,而波兰胜利了,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苏俄失败的一个原因是当时革命刚刚成功,俄国革命成功不像我们后来的革命成功是农村包围城市,俄国的革命直接是从大城市开始。俄国革命成功后广大的地区还都是白匪军控制,所以要用大量的军力来扫荡这些势力,在苏俄红军内部也没有形成特别强的战斗力,当时的红军的战斗力跟后来打败德国法西斯的苏联红军还是不能比的。当时的苏俄红军实际上一大部分是由几乎一仗没打胜过的部分沙俄军队和没有战斗经验的工人赤卫队组成的。当然他们的统帅还是很厉害的,当时年仅27岁的红军统帅图哈切夫斯基年轻有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1914年从亚历山大军事学院毕业后,一开始只是沙俄禁卫军里的一个低级军官,但在俄国革命中脱颖而出,28岁的他已经出任了工农军事学院的院长,指挥红军的主力部队围攻华沙。在波苏战争的时候,斯大林还不是苏联的领导人,是苏军西南方面军的政委,在军队的位置还没有图哈切夫斯基高,但年龄要比图哈切夫斯基大很多。当时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发生了很多矛盾,由于互相不配合,本来苏军已经打到华沙城下了,最后却大败于华沙城下,不但被打回去,而且丧失了大片土地。斯大林因此遭到了图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