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部 晚上11:00~次日凌晨1:30(美国中部时间) 10

环美航空2号航班“金色商船”号上的爆炸就发生在一瞬间,威力迅猛无比。由于飞机内部空间有限,爆炸声犹如雷霆万钧,数条火舌喷薄而出,整架飞机就像是被重锤猛击了一下似的。

D·O·格雷罗当场死亡,因为靠近爆炸中心点,他被立刻炸了个粉碎。前一秒还是一个大活人,一眨眼的工夫,就只剩几块血淋淋的碎肉残片了。

机身被炸开了个口子。

格温·米恩离格雷罗最近,成了爆炸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脸部和胸口受到直接冲击。

机身口子一开,舱内气压骤降,急速释压。在这之前,舱内气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此刻像飓风一般迅猛无比,发出又一声巨响,从裂开的口子逃散到高空近似真空的大气中去了。一股厚厚的尘土穿过整个客舱,向机舱尾部滚去。整股气流就像一个裹挟着各种垃圾的大旋涡,夹带着大大小小的零星杂物——纸片,餐盘,酒瓶,咖啡壶,手提行李,衣物,乘客的随身物品——打着旋冲向机尾,仿佛那里正有一台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型吸尘器。连窗帘也被刮掉了。机舱内的几道门——驾驶舱、储藏室和洗手间的门——都被震坏了,从活页上脱落下来,和其他杂物一起滚向尾部。

几名乘客不幸受伤。还有一些乘客没系好安全带,此时只能死命抓住任何能抓住的地方,免得被气流裹挟着吸入机尾的大洞。

机舱内,每个座位上方的紧急储备箱全部自动打开。黄色的氧气面罩应声垂落,每个面罩上都有一根塑料短管,与氧气供给系统相连。

那股气流的吸力突然弱了下来。机舱内部雾蒙蒙的,而且冷得要命。飞机发动机的噪声和狂风呼啸的声音震耳欲聋。

弗恩·德莫雷斯特此刻还在经济舱的过道里,他本能地抓住一个椅背,站稳扶好,大声咆哮道:“赶快吸氧!”说完自己也拿下一个氧气面罩。

德莫雷斯特接受过相关训练,懂这方面的知识,眼下的情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可他再明白不过了:机舱内的空气现在几乎和外面一样稀薄,不足以支撑人的呼吸。如果不能立刻吸上飞机应急系统里的氧气,15秒后就会大脑缺氧,不省人事。

就算5秒钟没有氧气,人的判断能力也会大大削弱。

再待上5秒,缺氧造成的暂时兴奋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吸氧。接着就只能逐渐失去知觉,了无牵挂了。

那些了解释压危害的人早就一直敦促航空公司,在起飞前向乘客详细讲解氧气设备的用途和用法。他们认为,航空公司应该告知乘客:一旦面前出现氧气面罩,什么也不要问,立马抓住戴在口鼻处。如若真的发生释压,一秒都耽搁不得。如若只是虚惊一场,随后也可以把面罩摘掉,反正也没什么坏处。

做过释压测试的飞行员都简单体验过高空缺氧的感受。在释压舱内,他们会带上氧气面罩开始签字,中途氧气面罩会被摘掉,于是字迹逐渐变得歪歪扭扭,甚至潦草难认。在他们昏迷之前,氧气面罩会重新戴到他们脸上。

事后,飞行员简直无法相信纸上是自己的笔迹。

可是,航空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详细的讲解会在乘客中造成恐慌,因此坚持弱化飞行须知,只做些无关痛痒的广播。于是,面带微笑的空姐——也不知是因为觉得无聊透顶还是滑稽可笑——总会漫不经心地向乘客演示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由另一位并未露面的空姐赶在起飞前念完千篇一律的广播词: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而且……按照政府规定,我们必须告知您这些。可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这些设备的事,他们却一向只字不提。

结果就是,乘客被航空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表面若无其事的样子蒙蔽了,也大大咧咧的,对那些紧急供氧设备毫不上心。(乘客以为)头顶那些储备箱和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演示方法是一群偏爱制定各种规章的公务员一拍脑门硬加进来的。(无聊得要死!)显然,这些都只是那群只知腆着脸收税,花钱时却一毛不拔的公务员放的烟幕弹罢了。管它呢!